摘要:全世界的婴儿都在玩躲猫猫,这种游戏已经跨越了语言和文化的边界。为什么这种游戏如此风靡全球?或许是因为它是一种强大的学习工具。婴儿不阅读书籍,认识的人也不多,既然我们已经知道躲猫猫这种游戏的生命力持久性和文化普遍性,或许我们可以以它为线索,探索婴儿认知过程的基本要素。
今年9月初,只需要9.9元或16.8元就能玩一晚上的成人版“猫抓老鼠”游戏在全国各大城市流行起来。据不完全统计,北上广深蓉渝苏杭等超过40座城市,出现了相应“躲猫猫”社群和线下活动。时隔一个月,“躲猫猫”游戏的热度似乎迎来了冷静期。
周末,夜幕降临后,如果你在公园里散步时,总是能看到成群的小年轻带着荧光手环四散奔跑,好像在躲避什么人的“追捕”,千万别害怕——这是最近在年轻人中间最流行的线下社交游戏,躲猫猫,也可以称之为“猫捉老鼠”“猫鼠游戏”。游戏规则很简单,就是鼠逃,猫追,鼠鼠插翅难飞。
全世界的宝宝都爱玩躲猫猫,这个游戏已经跨越了语言和文化的边界。为什么这个游戏能风靡全球?因为它很可能是一种强大的学习工具!躲猫猫,不只是游戏!它正向我们展示人类认知和思维建构的基础,并吸引我们去了解和探索。
几十人上百人聚集在公园里,共同上演你追我赶的“猫鼠游戏”,这种用手机地图共享位置捉迷藏的活动,迅速吸引了大量年轻人加入,在社交媒体参加过活动的网友这样描述:“关掉工作微信,打开手机地图,在公园里和陌生人飞奔,一场下来轻松跑出上万步。
“一场游戏下来跑了一万多步”“很久没有这种暴汗的体验了”“找回了童年‘捉迷藏’的感觉”……夜幕降临,在济南市一家大型购物中心,不少玩家在结束酣畅淋漓的“躲猫猫”游戏后感慨说。“躲猫猫”又名“猫捉老鼠”,是一款具有运动属性的新型社交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