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萼楼位于大埔县大东镇联丰村,距县城有45公里,距今有近400年的历史,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据说,有一天,援宇公担石灰到饶平回家,感觉很困,尚未吃饭宽衣便昏昏沉沉睡了,睡梦中,仿佛看见观音娘娘端坐莲花座,驾着祥云,领着三头白马向他走来,朝他笑了笑便不见了,醒来后,他觉得很奇怪,便
梅州有一座400年前建在活灵活现的龟形山上的“龟背形”五围大围屋,是一座与地形完美结合的独一无二的“龟背形”大围屋,原来有五层围龙,共有300多间房,早期兴盛时约有400人居住,很可能是梅江区最大的围龙屋。
而这个“南华又庐”它又是属于那种典型的客家围屋结构,而这里的那房屋外观宏伟,同时也是占地有着一万多平方米,而这个的屋内也是分上、中、下堂,而在那二楼也是共八堂,而它的左右两侧都有着各四堂,而它的屋背也有果园,这里的全屋一共有一百一十八间房,而那些大小厅堂也有几十个,所以也把它称为
围龙屋,是客家围村最典型和最有特色的一种建筑,遍布广东省梅州市的各县市之中。围龙屋风格并不是单一的,在客家人聚居地不同的历史、不同的地区、都有着不同的建造风格,但是每一种风格都是融合进去了国学经典当中的大道精髓,围龙屋最常见的就是整体是一个大圆形,圆形后半部分为民居房屋,前半部分为池塘,中间会有一大块叫做“禾坪”的平地,把房屋和池塘隔开,主要就是由三部分组成,也结合了道德经当中所说的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宇宙生成论。
哈喽,大家好,最近好久没更新了,本期文章要为大家介绍的是梅州有名的客家方形的围龙屋——南华又庐。南华又庐位于梅县区著名侨乡南口镇侨乡村,这座方形的围龙屋于清光绪十二年动工兴建,至清光绪三十年竣工,历时18年。
大埔:小镇故事文图:@七月娃娃大埔这个小县城,没有游客,来来去去,似乎只有说不完的故事。从广州到这里,依然要坐将近5个小时的大巴,车子沿着高速路,经过河源,梅州等地,路边偶有大片的古村落,隐匿在深山里,似有烟火,又似荒芜,无人知晓。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骑车去西阳镇筀竹村耍上一天,成了游客周嘉乐“周末清单”中频率最高的事。带上头盔,骑上摩托,与三五好友到筀竹村,买上一杯咖啡,到小河边坐一会,休闲自在。偶尔,在精酿酒馆小酌两杯,然后在村内的民宿上住一晚。“在村内坐着,火热的心都会变得平静。
松源镇白玉村是梅县区第一个省级绿美古树乡村,白玉村海拔600多米,是梅县境内不多见的高山古村之一。白玉村位于一个四面环山的荷叶状小盆地中,四周的群山出产的野生苦笋、竹笋、红菇、杂菇、木耳、金银花等特产小有名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