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发布了我们的纪录片《航拍西汉十一陵》第一集,得到了很多网友的鼓励。在此表示感谢。航拍陕西关中西汉十一陵(一):西汉十一陵的分布及其特点今天发布了第二集,欢迎大家观看并提出宝贵意见。航拍陕西关中西汉十一陵(二):汉高祖刘邦长陵及汉惠帝刘盈安陵视频发布后,得到了很多网友的支持。
清明节假期,不少人要去“扫墓”“上坟”,还有人说要去“陵园”,那到底什么是坟,什么是墓,又什么是陵园呢?01什么是坟,什么是墓?《礼记》中说:土之高者谓之坟。意思是,古代人所谓的“坟”,就是高出地平面的土堆,后来才被用来称人的丧葬之地。
古代的丧葬习惯是傍晚日落时分下葬,故“墓”是“暮”加“土”,就是指傍晚时刻下葬。大概是古人生产条件落后,即使安葬也多就地掩埋,并没有多大讲究。而且因为可开垦的地少,随便掩埋,填平即可。这是最早的丧葬习俗。而坟字繁体字是“墳”,左边一个“土”,右边是个“贲”。
“坟”这个字,说你不认识,那不可能,这是一个常用字。看到它,直接就想到就是“坟墓”“坟包”,俏皮话说“土馒头”,刘宝瑞相声《官场斗》说“偷坟掘墓”。对,这都没有错,这确实是“坟”字的常用含义。但是,有两点值得注意的,普通人可能不知道。坟和墓不同,与冢相近。
兔和免只差一点吗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莫韶华“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多么可爱的兔兔啊!据说“兔”字最初的写法就源自兔子可爱的外形,不信你看……看到殷墟甲骨文里的“兔”字,有人不禁会说,这与我们现在的“兔”字相差十万八千里。那么,“兔”字是如何演变过来的呢?
3月17日下午,互不相识的两人,通了一个视频电话。何毓灵,70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安阳工作站副站长。王寅,80后,上海一名公务员。他们为何通话,又聊了什么?故事,要从一个博物馆和一封信谈起。洹河之滨何毓灵在河南安阳从事考古工作25年了。
明十三陵,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天寿山下方圆四五十公里的小盆地上,因有明代十三座皇帝的陵寝,故称十三陵。据传,朱棣登基后,就派礼部尚书、术士到北平周围寻找“吉壤”,这些人足足用了两年多时间寻找四处地方,都被朱棣一一否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