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暖和了,病也好多了,这个时候,有人来约我到天津燕乐戏院去说相声。《数来宝》原来不是个相声段子,当初我老师朱阔泉先生在西单商场演出时,每天去得早,观众没来齐,他就挥动大板说段数来宝招揽观众,原来不算个段子,后来愈说愈多,愈说愈长,就变成了个相声节目。
远的有在天津说“报菜名”,被观众挑眼少背俩菜的;近有德云社在天津演出的各种“意外”,曾有岳云鹏和孙越的一个相声视频,是在天津场的巡演,他们表演的节目是“树没叶”,很多喜欢相声的朋友可能也听过这个节目,一开始的时候岳云鹏会说到很多带花的词语,但是都是没有叶子的,比如说雪花、班花等等
昨天,侯宝林的徒弟董凤桐在新疆乌鲁木齐去世,享年91岁。捧哏的为年近九旬的董凤桐01董凤桐是山东烟台人,后移居北京。因为爱好相声,董凤桐很早就开始搞相声创作。他写的第一段相声是《爱国公约》。对于董凤桐早年的本职工作,存在不同的说法。
侯宝林,生于天津,我国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但端午节前他到天津燕乐剧场演出,只凭当日白天一场《空城计》、晚上一场《改行》就一炮打响,博得了天津卫人的首肯欢迎。侯宝林说:是这地方的人厚道和富有眼力成全了他。
今日《人民日报》“读书”专栏张双南的文章“普及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文章开头引述:“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指出:‘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
1956年,参加了相声讲习班,受到过刘宝瑞先生点拨的马季,参加了北京工人业余曲艺观摩会演。他参赛的相声叫做《找对象》,讽刺一个以貌取人的青年工人,一味追求脸蛋漂亮,恋爱变成乱爱,险些上了特务分子设下的圈套。
上世纪90年代,相声经历了80年代的辉煌后进入瓶颈,不少相声演员纷纷转行,不是拍电影就是演小品。相声TV这种作品在当时之所以受欢迎,最关键的就是不同的人演绎出同一段相声,感觉是不一样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特有的诠释包袱的肢体动作和表情,常拍常新,观众看得与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