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塞腰鼓表演方阵共有彩旗40人、少儿腰鼓64人、男子腰鼓64人、女子腰鼓64人、陕北说书36人,打击乐71人以及安塞“星光大道”15名民歌手共354人组成。 安塞历史悠久,文化资源丰富。以腰鼓、民歌、剪纸、民间绘画、曲艺为主的艺术形式闻名遐迩、享誉中外。
腰鼓是陕北各地广泛流传的一种传统鼓舞形式,尤其是延安地区的安塞县、榆林地区的横山、米脂等地最为盛行,是陕西民间舞蹈中具有较大影响的舞种之一,安塞腰鼓起源于榆林横山,在明代后期,由于灾荒与农民起义,安塞已经人烟稀少,安塞人由榆林横山迁过来,也把横山的腰鼓带到了安塞。
1月29日,在大巴扎步行街,来自延安市的演员和大巴扎本地演员互动表演。 (全媒体记者陈星宇摄)1月29日,在大巴扎步行街,演员正在进行巡游表演。(全媒体记者陈星宇摄)新疆网讯(全媒体记者王丽娜)“快走,有演出喽!
锣鼓喧天秧歌起,欢天喜地闹元宵。2016猴年延安过大年,十支秧歌代表队载歌载舞,向全市人民表达新春的喜悦之情。宝塔区、安塞、子长、延川、延长、甘泉、富县、宜川和延长油田股份有限责任公司和延长石油炼化公司10支秧歌队,共组成24个表演方阵,参演人员3300多人。
今年是第33届“延安过大年”元宵节秧歌汇演,节目形式主要有陕北大秧歌、安塞腰鼓、宝塔区牡丹舞、延川老秧歌、甘泉莲花灯、子长唢呐、壶口斗鼓、富县飞锣、延长棒子舞等,可以说是各县区最拿手最具代表性的节目,共有宝塔区、安塞、宜川、延川、子长、富县、延长县、甘泉县和延长石油炼化公司、延长
本报讯(通讯员刘旭东尚文庆)闹秧歌、转九曲,鼓声阵阵年味足;秀剪纸、绘书画,民歌入耳春意满。2月21日上午,来自安塞县的2支秧歌与腰鼓表演方队,为数万名群众与外地游客奉献了一道丰盛的文化大餐。雄健有力的安塞腰鼓与热情奔放的陕北秧歌,将以“鼓舞安塞”为主题的春节文化活动推向了高潮。
随着新春的脚步越来越近各地街头巷尾已经早早充满了浓浓的“年味儿”赶大集采年货打铁花写对联……满满的新年仪式感本期图瞰风云一起感受各地新春氛围细数那些独属于中国人的过年仪式感↓↓↓迎新春文化活动岁末,街头巷尾处处弥漫着喜庆的年味。
1月14日,由延安市委宣传部、延安市文化和旅游局等主办的“温暖回家路·延安过大年”春运首日活动在延安火车站举行。图为安塞腰鼓展演。记者 周恒宇摄1月14日9时许,距离K608次列车发车还有近4个小时,68岁的郑书恒已经拖着大包小包行李到达西安火车站候车大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