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目前有不少中学生已经学会熟练使用AI写作业。类似于此前的拍照搜题软件,AI与作业相遇后,很多学生找到了“秒出”文科作业答案的神器。AI的使用会不会导致学生应付作业,带来思维惰性?不少家长对此表示担心。
封面新闻记者 边雪 马晓玉在AI成为全球竞相追逐的头部赛道时,首个监管法案也来了。当地时间3月13日,在法国斯特拉斯堡举行的欧洲议会全会上,欧盟《人工智能法案》正式投票通过并批准。该法案获得523张赞成票,46张反对票。
回答问题、创作代码、翻唱歌曲……近期,被称为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新技术被应用于许多新场景、新产品。这种利用现有文本、音频文件或图像创建新内容的方式,被视为人工智能领域的又一新突破。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应用,是更多数据、更强算力和大型语言模型共同作用的结果。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严格规范是为了不让学生在学术活动中滥用人工智能,因为它只是技术而不是学术本身“现在大学生写论文有几个不用AI的”“但你的导师鼻子一闻就会发现”,这是近日一则“多所高校发文规范大学生借助AI写论文”新闻下面的评论区,两位网民的留言。
为进一步提升临桂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水平,桂林市临桂区教育局携手深圳市三强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打造教育部“全国学生心理健康监测与预警一体化系统”示范区。该项目运用先进的脑机机器人AI情感算法对数据进行深度分析,生成多维度的心理健康报告。
美国国土安全部发布新的人工智能指南,建议像OpenAI这样的开发商采取强有力的隐私措施,并寻找潜在的偏见;鼓励关键基础设施的所有者和运营商在使用人工智能时保护隐私、保证透明度。拥有或运营关键基础设施的公司越来越依赖人工智能。
“要携手人工智能,借助人工智能弥补自然人类的某些缺憾和不足;要驾驭人工智能,要用全面而多样的思维能力超越知识无限的人工智能;要实现智慧超能,在人类新文明的曙光中,获得幸福。”华东师范大学校长钱旭红在2024届毕业典礼的这段寄语在网络刷屏。
2024年12月份,AI执牛耳者ChatGPT用连续12天的发布会再度将AI的推理和应用能力直接拉到超越99%的人类的水平;换句话说,2025年春节的关口,我们距离AGI(通用人工智能)仅有一步之遥~所以在人工智能(AI)技术日益成熟的今天,普通人如何快速入门并有效使用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