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一、作者简介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号濂溪,世称“濂溪先生”,北宋著名哲学家。理学开创者之一。有《周元公集》行世。二、故事背景北宋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著名的哲学家周敦颐来南康(今江西星子县)任南康知军。他清廉正直,平生酷爱莲花。
一年一度秋风劲。几番风雨,清凉了炎炎夏日,开阔了蓝蓝天宇,为我们送来了果实斑斓草木缤纷的深秋。岁岁重阳,转眼又是。有人问,毛泽东《采桑子·重阳》这首词里面,“不似春光,胜似春光”这种说法有道理吗?其实答案就在眼前:“寥廓江天万里霜。
【中国故事】作者:汗漫(诗人、散文家,著有《水之书》《一卷星辰》《漫游的灯盏》《纸上还乡》等)遗爱唐元和十二年(公元817年)三月末,他在庐山建成这座“三间两柱、二室四牖”的草堂,对妻子杨氏感叹:“终有这安身之地,可享天年……”此前的长安,后来下庐山奔赴的苏州、杭州,及至终老辞世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繁,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于,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浊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谢完焉,余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亦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亦乎重以。
来源:【赣南日报】□李大林说周敦颐就不得不提《爱莲说》。然而,周敦颐这篇脍炙人口的传世名篇是何时何地所作,却鲜为人知。从赣江源头的八境台公园向西出发,穿过几条小巷,我来到周敦颐当年讲学写莲的地方——位于赣州市原赣州五中后(西段古城墙旁)。
从我写的第一篇“和孩子一起学文言文”到现在差不多两年了,我查了一下第一篇是2021年3月,现在是2023年3月,真的是整整两年了,我不由得想起了钱钟书先生在《围城》的序言中说,“这本书整整写了两年。两年里忧世伤生,屡想中止。由于杨绛女士不断的督促,替我挡了许多事,省出时间来,得以锱铢积累地写完。”
央广网南昌8月10日消息(记者 刘培俊)中华经典诵读大会(第一季)火热报名中!诵读传世名篇,传承永恒经典。无论老幼,皆可参与。“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跟随视频,一起倾听报名选手的精彩诵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