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是一段特殊的时期,这一时期对于戏曲、曲艺界影响很大,虽然创排出了以歌颂工农兵、歌颂英雄的样板戏,但是受冲击和阻碍远远大于成就,因为这一时期很多剧目失传,很多艺人在这一时期离世,我们今天就来聊一聊这二位。
这句脍炙人口的戏词,想必每一个国人都耳熟能详,其出自黄梅戏中最经典的曲目《天仙配》。而黄梅戏作为我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最早发源于唐朝安徽地区的采茶调,后来受宋代民歌和元曲杂剧的影响逐渐成型,距今已有了1300多年历史。
没有严凤英就没有《黄梅戏》,现在黄梅戏之所以被评为,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离不开严凤英”,这是一直被称为“小严凤英”的吴琼对严凤英的评价。1955年,电影《天仙配》上映之后,一夜间火遍大江南北,优美动听的《黄梅戏》旋律,也流入到了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
严凤英老师是我国黄梅戏表演艺术的一代宗师,被誉为“黄梅戏皇后”。她出生于1930年,安徽省桐城县人。严凤英老师自幼酷爱黄梅戏,经过多年的刻苦学习和实践,她将黄梅戏的艺术魅力发挥得淋漓尽致,为黄梅戏的传承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严凤英老师的表演风格独特,嗓音甜美,演唱技巧高超。
引子:我国地方戏非常多种类,黄梅戏以前只是其中一种,现在的黄梅戏在全国有很高的知名度,得感谢一个人,那就是一代黄梅戏大师——严凤英,她对黄梅戏的普及和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提起“七仙女”,老一辈人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严凤英,她几乎成了“七仙女”的代名词。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坊间有这么一句话:“听黄梅戏不听严凤英,就像四大名著不读《红楼梦》”。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文/匹夫编辑/匹夫前言严凤英之于黄梅戏,就如“梅兰芳”之于京剧。不管这门艺术再怎样发展,提到黄梅戏,都绕不开严凤英这座高山。
在封建旧社会,戏子和伶人是属于三教九流中的下九流,在当时的人们看来,这是一种比较低贱的职业。但如今,这一情况却有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如今戏曲在艺术界是一种具有很高地位的艺术品类,而各种戏曲艺术家们也具有很高的地位,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