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原的孩子永远体会不到山区孩子的生活有多苦!多少大山中的孩子梦想着能走出大山,看看外面的世界有多精彩。而有一大山中的女孩,她终于走出大山考上了昆明医科大学,当她大学毕业后,却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重新回到大山中去。这个女孩就是曾被电视报道过的“溜索女孩”余燕恰。
如果娃娃出了事那该怎么办,就在这时阿香溜着索道放学回家了,在知道奶奶生病需要找医生时,阿香又一次溜了回去,可当阿香找到医生时,医生正收拾东西准备离开这个地方,每次出诊都得翻山越岭好几个小时医生已经受够了这个偏远的小地方,阿香扯着医生的衣角瞪着大大的眼睛楚楚可怜的看着医生,医生的心软了下来决定前去看病因为事情紧急他们必须溜索道赶过去,可是医生却迟疑了因为恐高上次溜索到差点没把他吓个半死但是看着又一次祈求着自己的阿香,医生还是咬着牙答应了下来,还好奶奶的病不是很严重小中风根治是不太可能了,只能慢慢调养。
22岁的这个夏天,对傈僳族女孩余燕恰来说有些特别。从昆明医科大学毕业后,她选择回到云南省怒江州人民医院工作,消息在互联网上刷屏。怒江大峡谷深处的小县城福贡,同样掀起不小的动静。往来县城与乡镇的司机点点头,“余燕恰?知道知道,我们这里的溜索女孩嘛。
时间回溯到2007年,一则云南怒江边上,孩子们每日需要靠一只滑轮、一根绳索“飞渡”过江求学的线索吸引了江苏电视台的注意,包括王小蓓、于平、戴玲燕、陈振宇在内的四人报道分队,联合云南电视台记者一同前往两千公里开外的怒江峡谷深处寻访,随后,全国20多家媒体联动,一场关于“用爱,架起希望之桥”的公益行动开启了。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第一次听说怒江大峡谷有几百座桥,我还半信半疑。直到从六库到丙中洛,见到了大小长短、新旧坚残无数座桥横跨湍流之上,我才默默地相信了。逆水北上,一路高山,一路激流,一路大峡谷。今天走的是高黎贡,明天碾过的又是碧罗雪;一会江左,一会江右。
2020年,一个值得铭记的年份。为什么这么想念老师、想念同学?为什么这么盼望校园,盼望课堂?暂停之后再出发,我们发现:世界那么大,幸好遇见你。名校力量,地域精神。钟山脚下,玄武湖旁,明城墙边,秦淮河畔,教育之光在南京发展的脉搏中闪耀。
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彭庆/文 苏华/图7月27日下午5时30分,北海市合浦县党江镇海山渡口上空飘来一团乌云,江面风力开始加大,天色很快暗下来。王周兰麻利地解开缆绳,为村民穿上救生衣,启动渡船向江对岸驶去。在这个渡口,王周兰已坚持摆渡5000多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