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厦门大学信息学院自然语言处理实验室史晓东教授团队申报的“基于甲骨文多模态大模型的多元信息甲骨文辅助考释模型”入选“探元计划2024”“创新探索型项目”TOP10榜单。甲骨文也被称作“殷墟文字”,距今已有三千多年历史,是世界四大古文字之一,是现代汉字的根脉。
作者:段丹洁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甲骨文作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不仅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还蕴含着丰富的学术和史料价值。这一古老的文字,犹如穿越时空的信使,传递着先人的智慧与文明的信息。
甲骨文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 但是甲骨文的研究却有不小的难度。近期,厦大研究团队使用AI大模型技术探索甲骨文考释新途径。目前,这一项目已入选由国家文物局指导的“探元计划2024”前十榜单。甲骨文距今已有三千多年历史,是世界四大古文字之一,也是现代汉字的根脉。
来源:环球网 【环球网科技综合报道】12月5日,据厦门大学公众号消息,厦门大学信息学院自然语言处理实验室史晓东教授团队申报的“基于甲骨文多模态大模型的多元信息甲骨文辅助考释模型”项目,成功入选“探元计划2024”的“创新探索型项目”TOP10榜单。
在安阳师范学院甲骨文信息处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博士张展正在给学生们展示甲骨缀合。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赵阿娜 摄本报讯(记者 杨之甜)7月12日,记者获悉,前不久在上海举办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数字甲骨共创中心”宣布将全球最大的甲骨文多模态数据集正式开源。
张重生教授在工作中。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杨致文 摄□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张熠 朱晓玲近年来,用人工智能辅助古文字研究成为学界的重要课题。2020年,全国首款AI甲骨缀合产品——“缀多多”正式推出,首次实现了人工智能批量缀合甲骨。当古老的甲骨文遇上AI技术,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李林 杨之甜7月12日,记者获悉,在前不久举办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数字甲骨共创中心”宣布将全球最大的甲骨文多模态数据集正式开源。该数据集包含一万片甲骨的拓片、摹本,以及甲骨单字对应位置、对应字头、对应隶定字以及辞例分组、释读顺序等数据。
5月28日,第六届全国甲骨文整理与研究暨数字甲骨共创计划发布仪式在安阳师范学院举办。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邓放 摄甲骨文研究新力量——第六届全国甲骨文整理与研究暨数字甲骨共创计划发布仪式侧记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李林 杨之甜3000年不变的浪漫,生生不息的传承。
“AI驱动的甲骨文校重和破译”“利用AI技术识别纸质文物上的霉菌”“基于深度学习的青铜器年代判定”……这些是复旦大学研究生选修课“AI考古”的学生期末作业。2024年9月,复旦大学启动首批“AI大课”课程,目前已完成一学期教学。
聋人辅助系统、飞盘机器人……华科大未来技术学院晒本科生科研成果_大武汉基于唇语识别技术的聋人辅助系统、能精准抛飞盘的高性能机器人、预防诈骗识别技术……12月8日,华中科技大学未来技术学院“链接未来·卓越启航——2024未来科创学术论坛暨未来技术学院本科生科技创新成果展”上,一批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