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 陈刚 柯高阳江海之畔,连接京杭大运河与长江的通扬运河静静流淌,南通唐闸历史文化街区枕河而生。建于1915年的地标建筑钟楼,每到整点准时响起浑厚的钟声,穿越百年的悠远时空。春日午后,运河畔的广生制皂文化体验馆迎来一批批游客。
崇川区是南通的主城区,自古有“崇川福地”的美誉。 泱波 摄中国第一座公共博物馆——南通博物苑坐落于风光秀美的濠河之滨。 泱波 摄 航拍南通崇川区,古今建筑相互映衬。 泱波 摄 崇川区区位优越、交通便捷。 泱波 摄 崇川区人居环境一流,拥有“一山一水”两个风景名胜区。
南通,江苏省地级市,位于江苏东南部。在中国近代文化科教史上,南通创办第一所师范学校、第一座民间博物苑、第一所纺织学校、第一所刺绣学校、第一所戏剧学校、第一所中国人办的盲哑学校和第一所气象站等“七个第一”,被称为“中国近代第一城”。
张謇是我国著名的爱国实业家、政治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也是毛主席曾经说的“中国民族工业不能忘记的四个人之一”,他主张兴办实业和教育救国,用毕生心血在南通实践自己的实业救国之梦,他在家乡南通兴实业、办教育、修水利、做慈善,创下了诸多“中国第一”,南通也因此被称为“中国近代第一城”。
航拍南通博物苑。人民网记者王继亮摄南通狼山风景区。人民网记者王继亮摄南通濠河风景区。人民网记者王继亮摄张謇创办的大生纱厂钟楼。人民网记者王继亮摄张謇创办的大达内河轮船公司旧址。人民网记者王继亮摄百余年前张謇种下的紫藤花开正茂。人民网记者王继亮摄南通博物苑展厅先贤张謇介绍。
黄浦江畔,2023南通文化旅游推广活动今天举行,“江海明珠灵秀南通”文旅市集在“中华第一商业街”——南京路步行街热闹开市,诗画南通携各县文旅部门带着各地重点景区等拳头产品纷纷登台亮相,向来自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游客卖力吆喝南通高质量文旅产品,吸引许多游客驻足观看。
在深入研究和总结张謇在城市规划、建设、治理等方面的历史经验,构建和阐释张謇人文城市理论,对于进一步传承弘扬作为“爱国企业家的典范”和“中国民营企业家的先贤和楷模”的张謇精神,深入实施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和高水平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中新网南通4月21日电(邵燕飞 徐珊珊 钟升)“丰富的张謇人文遗存是南通独有的文旅资源禀赋,我们正在策划张謇相关的教育主题游径。”21日,南通博物苑苑长杜嘉乐在江苏南通接受采访时说。在南通,张謇是一个响亮的名字。
江苏南通市,位于我国沿海地区,虽经济发达,但城市规模,发展潜力,都不算突出,整体而言就是平平无奇的地级市。可就是这么一个地级市,却得到“中国近代第一城”的美誉,这是为什么呢?,而它又有哪些中国近代第一呢?
南通,据江海之会,扼南北之喉,素有江海门户之称,被誉为“扬子第一窗口”,万里长江由此入海、东海黄海在此分界,大江、大海不仅滋养了生生不息的民众,更孕育了城市的文化发展。青墩遗址、吉家墩遗址是江海文明最早的一缕曙光,历经五千年不衰。江河气质、海派风情融入到城市文化之中。
江山壮丽,我说长江。我是南通博物苑讲解组组长陆苒苒。南通博物苑是中国最早的公共博物馆,由晚清状元、著名实业家、教育家张謇创办。从2014年大学毕业来到博物苑工作,“张謇”成为我每天提到最多的一个名字。他和“中国近代第一城”的故事,在我们博物苑里留下深深的印记。
长江和大海的交汇处,向南,是“东方明珠”——上海,向北,是素有“江海明珠”美誉的江苏南通。江与海的深情眷顾,让南通成为江苏唯一一座“靠江靠海靠上海”的门户城市,也为这片土地植下奋楫争先、开放包容的血脉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