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想给大家推荐的这本书《交接香港:亲历中英谈判最后1208天》,通过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原常务副主任陈佐洱的讲述,回顾了在香港回归前夕他参与中英谈判的历历往事:从1994年3月11日陈佐洱奉命从北京赴香港,出任中英联合联络小组中方代表,到1997年6月30日谈判结束,在这1208个激动人心的日子里,他先后担任了中方14个专家小组组长,主谈了包括防务与治安交接、财政预算案编制、政府资产和档案移交、终审法院筹建、特区永久性居民身份认定和护照签发等一系列议题,最终全部与英方达成共识。
“香港老百姓怕驻军,你们中央是不是一定要在香港驻军?”1984年5月15日,中国前国防部长被一名记者刻意刁难,已奔波忙碌许久的耿飚便随口应付了一句话,却不料正是这句模棱两可的话掀起了一场波涛。“他有什么资格说这样的话?
1992年10月的一天,时任军委副主席的刘华清向邓小平呈上了一份关于如何接收香港的方案。邓小平将方案看完后,眉头都拧了起来,他只说了两个字:“软了。”看着精心准备的接收方案被邓小平否决,刘华清感到不解,邓小平所说的“软了”到底是什么意思?
1842年,清政府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1860年签订《北京条约》割让九龙,1898年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租借新界及其附属200多个岛屿,以租期99年租借给英国,名为租借,却没有一文租金。
其实香港不管是从历史,还是从国际法理上来看都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只是英国人却不这么认为...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此时英国对香港的统治已经有近百年时间,更别说当时的香港已经是亚洲地区最重要的贸易港口之一,也被誉为是英国女皇王冠上一颗耀眼明珠,所以英国并不想把香港归还给我国。
1983年9月,朝鲜劳动党总书记金日成来到大连面见邓小平,谈话中,金日成提到了香港问题。英国的撒切尔夫人素有“铁娘子”之称,自1982年第一次作为英国首相访华,在香港问题上就表现得非常强硬,这场谈判持续了一年多仍旧陷入僵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