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是第110个国际护士节,经历了疫情,人们对医院中忙碌的护士有了更全面的了解。他们中有从业十余年的护士长,疫情期间义无反顾的赶赴抗疫一线,也有95后的年轻实习女护士,为了更好的掌握技能,同龄人逛街、刷剧的时间,她都在默默的练习扎针。
2月9日,河北石家庄,王女士的女儿学的护理专业,年后要去医院实习,妹妹家开的门诊,刚好家里有专业人士指导,还有专业用具和亲人们,就想让她练一练,一人一针,输的生理盐水,先让她提前练一下,实习的时候不会太紧张。
9月25日,贵州黔南,贵州应用技术职业学院 护理专业实训课上,学生们在上肌内注射课时互相扎针注射,练习技巧,并会自己给自己扎针训练。据学生张同学称:大家经常练习扎针,而且要求扎针必须“一针见血”,只有不断熟练才能更好地满足病人需求。
近日,湖北武汉。一名护士在自己手上扎针,练习抽血气的视频引网友点赞。当事人刘女士称,自己处于规培阶段,科室抽血气项目较多,如果成功率不高感觉对患者比较愧疚,就决定拿自己手练习一下,熟练之后会减轻患者病痛。
去医院抽血做检查,大家都不会陌生,不过,针头扎入血管的那一下,不少人还是会紧张害怕、觉得疼。在厦门弘爱医院有一位95后男护士,他花费大半年的时间,经过上万次的练习,练成了一手“飞针”采血的绝活,希望能够减轻采血者的疼痛。
央视网消息:在湖南长沙,东方红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儿科护士张婷被社区孩子们亲切地称呼为“不疼姐姐”。为减轻病人扎针时的疼痛,张婷历时3个多月,用泡沫板练成了“飞针”静脉采血技术。在确保百分之百成功率后,她开始为临床患者使用“飞针“。今年是张婷成为儿科护士的第8年。
说实在的,扎针没有不疼的。你去想,用针头刺破皮肤哪有不疼的呢?但是,为什么有些护士能够让患者几乎感觉不到疼?这里面就有技巧了,护士能做的就是用熟练的技术、良好的沟通,最大限度减少进针的疼痛感。要减少进针疼痛,我们至少要做到快、狠、准、潮。快!
来源:重庆日报网5月10日,甘瑞莹(右二)正在辅助病人进行早期目标导向型活动准备。记者 崔力 摄/视觉重庆“从一个护理小白到一名合格的护士,这个过程需要多少个萝卜?”这曾是一名实习护士的一句玩笑话,调侃她们用萝卜练习扎针技术的不易。
在厦门弘爱医院有位95后男护士。厦门弘爱医院护士 王洋表示:我们进针之前,每一次进来之前我们都要对血管评估,我们都要思考力度、深浅、血管粗细或者皮下脂肪的厚度,这样的话你进针力度大小、深浅就不一样,如果一扎穿的话,病人胳膊就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