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不少人都有过看手相或者是看面相的经历,对方会用一套十分深奥而无人可参透的言论,点拨你的未来人生。有人深信不疑,当然也就有人半信半疑,甚至是嗤之以鼻。不可否认的是,这是我国自古以来就有的文化,需要尊重。
记者7日获悉,中外科学家携手研究发现,人类肢体发育相关基因在指纹花纹表型的形成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中科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汪思佳研究员团队、爱丁堡大学Denis Headon教授团队和复旦大学金力院士团队联合国内外十余家科研机构对此展开深入研究,他们的相关研究成果7日以《肢体发育基因构成人类指纹花纹差异的基础》为题发表于2022年第一期《细胞》主刊。
“一斗穷、二斗富,三斗四斗卖豆腐……”俗语中,指纹上的“斗”(圆圈形纹路)和“簸箕”(非圆条纹)隐藏着智慧和富贵的密码,甚至决定着一个人的穷达。一项新研究表明,指纹虽无关“穷达”,但或许隐含着健康信号,皮肤纹路受关键肢体发育基因影响,与生长发育及疾病有关。
今天(1月7日)凌晨,中科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汪思佳研究员团队、爱丁堡大学Denis Headon教授团队和中科院院士、复旦大学校长、人类表型组研究院院长金力教授团队联合国内外十余家科研机构在国际顶尖期刊《细胞》(Cell)杂志发表论文《肢体发育基因构成人类指纹花纹差异的基础》
“一斗穷,二斗富,三斗四斗卖豆腐,五斗六斗开当铺,七斗八斗把官做,九斗十斗享清福。十指簸萁没有斗,只往外簸没处装”。儿时的你是不是也曾被家中老人用“斗”和“簸箕”算过命呢?那么这说法是否有科学依据呢?一、指纹中的“斗”和“簸箕”有何奥秘?
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引言“一斗穷,二斗富,三斗四斗卖豆腐”,小时候老人们常念叨着这些顺口溜,神神秘秘地盯着我们的小手,仿佛指尖的纹路藏着我们一生的命运密码。
复旦大学人类表型组研究院、生命科学学院博士后李金喜这次真的迎来了一份“惊喜”——以她为第一作者,中科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汪思佳研究员、复旦大学校长金力院士为通讯作者,主题为求解“指纹之谜”的研究论文,前不久登上了国际知名学术期刊《细胞》。
为什么很多东亚人喝酒会脸红?为什么每个人的指纹是独一无二的?这些问题的答案,可以从人类表型组学中找到。在国际生命科学界,表型组已被公认为继基因组研究之后,生命科学研究的“最先一公里”。复旦大学人类表型组研究院的工作人员正在测量人体三维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