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3月4日电 (张莹)3日,中国国家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白春礼,中国科学院秘书长邓麦村,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副院长王毅做客人民日报与人民网联合推出的全媒体栏目“两会e客厅”,与本期主持人、人民日报记者赵永新共话“科技国家队,聚焦战略创新”。
最近,中国学术界经常受到质疑。2023年科研经费高达1708亿元。网友纷纷询问这些钱都花在哪里了,产生了什么科研成果。网友先做了一套房子对比清华大学每年科研经费400亿元,不到中科院的四分之一,但也开展了很多科研项目。华为每年投入1600亿元用于科研,攻克了许多技术难题。
会议期间,为了改革我国科研管理体制中存在的弊端,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加强科学研究,发现和培养优秀人才,解决基础性研究经费不足,人才断层,促进出成果、出人才等问题,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就设立中国科学院科学基金问题纷纷提出建议。
刚卸任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院长不久,全国人大代表、中科院院士王建宇今年带到全国两会的建议聚焦在科研经费使用“包干制”上。国家科研项目的经费管理,一直是科技界的热点话题,经费管理的合理性和效率,往往直接关系到科技项目的最终效果。
事实上,从《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见》 开始,《国务院关于优化科研管理提升科研绩效若干措施的通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抓好赋予科研机构和人员更大自主权有关文件贯彻落实工作的通知》等政策的出台,科研项目和经费管理政策一直在不断改革和调整中。
要改革科研项目管理,优化整合人才计划,让人才静心做学问、搞研究,多出成果、出好成果。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先后出台一系列优化科研经费管理的改革措施,有力激发了科研人员创新活力,促进了科技事业发展。
为进一步激励科研人员多出高质量科技成果、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出更大贡献,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改革完善中央财政科研经费管理的若干意见》,为创新“松绑”,赋予科研人员更大的经费管理自主权。都有哪些好消息?一起来看看吧!更大的经费管理自主权简化预算编制。
项目经费总支出66万,全部来自于中央财政资金,支出项目分为直接经费和间接经费两大类,直接经费包含设备费、材料费、测试化验加工费等9项,其中每一项支出都需要在其后的预算说明中阐述测算依据、测算方法以及明细。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见》、《关于优化科研管理提升科研绩效若干措施的通知》等一系列优化科研经费管理的政策文件和改革措施,有力地激发了科研人员的创造性和创新活力,促进了科技事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