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活动是由寻麓书馆发起的“献给城市的人文礼”项目的系列活动之一,该项目由寻麓书馆联合8家出版品牌、4个文化平台、8家独立书店共同发起,以“浪潮之外的可能性”“文学中的自我”“我们何以是我们”“与身体对话”“如何自我构建”为主题方向开展沙龙,邀请读者与作者一道在人文的世界中穿行与
早年的女性主义话题还聚焦在两性关系、婚姻与生育等问题,后来加入了女性平权思潮、社会地位的抗争和讨论,而今,探讨的重心越来越转向人的内部,回归到女性自我的生命历程本身,剥离了女性的层层社会标签,展现其作为一个具体的人的矛盾和价值。
◎水晶最近这几个月,读了很多女性写作的作品。这些作者天然地对女性的内心世界和命运更敏感、更关注;而她们的写作,既是个体的自我表达,更是对其他女性命运与困境的深度呈现。在这些女性写作的作品中,我格外关注非虚构类作品。
2022年,“不确定性”这一关键词前所未有地贯穿着人们的生活:急剧变化的市场环境、迭代更新的疫情政策、寒冬之下的迷茫无解,让人们对于“确定性”无比渴求。然而,在TOPHER看来,过去一年有一件事情是“踩在土地上,踏踏实实勇往直行的”,它就是女性主义。
“我在一生中,从未像现在这样舒服地、长久地享受过自己。”《暮色将尽》——英国编辑、作家戴安娜·阿西尔写于89岁的回忆录的腰封上印着这句话。我想到了英年早逝的蘭。如果她也能像长寿的作家一样舒服地、长久地享受自己该多好!三月芳菲,蘭却留在了这个春天。
20世纪英国最杰出的编辑之一戴安娜·阿西尔,在其89岁时,有感于“有那么多关于保持青春的书,但有关凋零的却不多见”,因此写下自传《暮色将尽》,她在书中写:“虽然人的生命与宇宙相比如白驹过隙,但从自身的角度,它却依然令人惊异地宽阔无比,能容下许多相互对立的不同侧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