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舒易来、王武庆、李耕林、王大奇、汤洪海、王会、崔冲组成的研发团队,从患者的临床需求出发,深耕耳聋防治十余年,长期致力于感音神经性耳聋的药物开发及临床转化,建立动物模型、探索发病机制、研究药物递送至耳蜗的路径、发掘耳蜗毛细胞高效递送载体,研发基因治疗新策略,并推进临床转化,在耳聋基因治疗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成果。
辨证论治,对症用药导语:其实耳聋、耳鸣是一个统称。耳聋以性质可分为传导性聋、神经性聋以及混合性聋。再说耳鸣,耳鸣严格来说是一类症状而非一种疾病。耳鸣的病理变化,病因病机更为复杂,主要分为主观性耳鸣和客观性耳鸣两大类。
40多岁赵先生的是一家国有企业的职工,平时身体状况较好,但是他有一个别人不知道的隐疾,那就是在他年轻时因不明原因出现了突发性的耳聋,虽然经过及时治疗后听力保留了大部分,但是遗留下了神经性耳鸣这个后遗症,每当工作劳累、睡眠不好时就容易发作, 严重时甚至彻夜难眠,他咨询过相关耳鼻喉专科进行专科治疗,但是症状依然有反复。
近期,南通大学的刘东和巩杰团队在《中国神经再生研究》上发表了题为“Role of the Rho GTPase family in cochlear hair cells and hearing”的文章,综述了Rho GTPase家族典型亚家族成员RhoA,Cdc42和Rac1在耳蜗毛细胞的表达以及这些小分子蛋白是如何参与耳蜗毛细胞纤毛束的形态发生和外毛细胞运动,并且这些小分子作为感音神经性耳聋治疗的药物靶点的研究现状。
2022年上海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周期间,第一财经记者从上海鼎新基因科技有限公司获悉,该公司与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合作的治疗先天性耳聋基因疗法近日已启动临床试验,这是国内开展的首个用于治疗耳聋的基因疗法临床试验,预计将在下个月完成首例患者入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