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在看了以16世纪到18世纪这段历史为背景拍摄的战争剧或是历史剧后,心中会冒出一个想法,就是对于古代战争场景中的大炮感到好奇,尤其是对其炮弹威力,因为他们已经注意到了,大炮的使用者在使用大炮作战时,基本就是将一个貌似实心的炮弹从炮口塞进炮膛,然后紧接着点燃大炮的导火索,引起炮膛内的黑火药爆燃,将炮弹喷出杀敌。
虽然黑火药的爆速上限在550米每秒以下,导致所有大大小小的“炮弹”的出膛最高速度,都不会高于150米每秒,但已经是普通单兵弓箭初始速度的1.5到2倍,因此仍然有1到2公里甚至最远到2.5公里的射程,是几乎所有人力弓弩都不能对比的;
1626年宁远之战,成就了两个英雄,一个是袁崇焕,一个是红夷大炮,某种程度上,这两位英雄有些相似。再后来,从两战雅克萨,到攻灭准噶尔,从平定天山南北,到翻越喜马拉雅山,反击廓尔喀,无论在平原、高原、荒漠还是雪域,每一次攻坚拔寨,都有大炮的身影。
本文由“江山社稷书匠”编辑撰写1965年12月,考古工作者在湖北江陵一座楚国的墓葬中,出土了600多件器物,其中有一柄铜剑,因剑身上被镀上了一层含铬的金属而千年不锈。春秋晚期越国青铜器,出土于湖北江陵马山5号楚墓出土。经无损科学检测,其主要合金成分为铜、锡、铅、铁、硫等。
在今天,火炮是一种军事武器,通常由枪管、架子、瞄准装置、火控系统、弹药库等部分组成。火炮在战争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不仅可以攻击敌方阵地、毁坏敌军装备和人员,还可以提供火力支援和制造威慑力量,是现代军事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武器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