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沧州市人民医院安宁疗护科为一位爱好京剧的患者在病房布置了具有京剧元素的装饰品。图/新华社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安宁疗护需求也随之增加。安宁疗护作为一个新兴科室,其发展短板在哪里?又该如何打通通向社区及居家发展的“最后一公里”?
来源:【华声在线】华声在线全媒体记者 李琪 通讯员 龚静芸有人总说,逝者的离去,将在亲人的心中留下永远的潮湿。安宁疗护,或许是这片潮湿上照射着的一缕阳光。用温柔道别的方式,减轻悲伤,消除遗憾,烘干心里那片“润泽”。安宁疗护,给逝者带来什么?给家人带来什么?
目前我国临终关怀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医疗资源供给不足,每千人床位数不能满足国民基本的住院需求;医院对于住院的临终病人,常常给予过度治疗,耗费了大量医疗资源,花费很多,家属也不满。反观其他死亡质量指数较高的国家和地区,有很多经验值得借鉴。
在看得到家的地方走完最后一程慢慢地,她变了。她会跟孙子说,奶奶会变成星星看着你。“听着最喜欢的歌,靠在儿子怀里,她安详地离开了。”王明辉回忆说。“以患者希望的方式去照顾他。”秦苑的团队会通过家庭会议的方式,掌握患者家庭结构,确定主要照护者、了解患者希望以怎样的方式离开。
来到这世上,第一次嗅到了空气,就哇呀哇呀地哭起来;离开这个世界时,平静、安详、尽其当然,顺其自然。这是完美的人生谢幕,没有痛苦、没有不安,甚至没有遗憾……这是2023年广州市成为国家安宁疗护试点城市后,在11个区试点医院推出的安宁疗护服务。
贺卡来自一位已去国外深造的博士毕业生,上面第一句写着:我上周参加了一个音乐课程,主持人让我们选一个词形容自己的职业,我选择的是“关怀”。看到这位学生的选择,于世英“心头一热”。关注和推广缓和医疗理念多年的她,深知“关怀”一词的分量与温度。“医生最在意的往往是treatment,治疗;而缓和医疗看重的却是care,关怀。”
安宁疗护是为生命即将走到尽头的患者提供的一种全方位的照护服务它不只是关注患者的身体病痛更重要的是给予舒适照护并且关心他们的心理、精神和社会需求让他们在生命的最后阶段能够安详、有尊严地度过同时,也让他们的家人能够更好地面对生命的终结莘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安宁疗护医生 王燕很多人认为选
经济观察报 记者 张英 歌声从清华长庚医院住院楼的窗内传了出来。唱歌的人是此前一晚刚刚住进安宁疗护病房的8旬老人李建国。他斜躺在病床上,看着老伴也跟着唱,他也笑了,随着音律挥舞着双手。“今天还想安乐死吗?”医生问。“谁不想多看世界两眼。”李建国说。
央视网消息:“医学要做的是一种回应他人痛苦的努力,减轻或解除疾病带来的痛苦,让人们重获尊严,但医学并非万能。”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副院长王岳在接受央视网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生活质量不断提升,更多的人开始关注死亡质量。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中国新闻周刊记者:周游发于2025.1.20总第1173期《中国新闻周刊》杂志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以下简称“长庚医院”)的门诊大楼外,有一座不起眼的白色二层铁皮建筑,它的二层被一扇门划分成了两个区域。
来源:中国青年报这里没有全身插满管子、痛不欲生的病人,这里的气氛并不压抑,而是很温暖,大门口的宣传海报写着:“对于生死——要听!要说!要看!”这是中国台湾花莲慈济医院专为疾病终末期患者开办的“心莲病房”。
当生命进入最后一程,该如何说再见?是躺在ICU里全身插管,被医生拼尽全力抢救?还是舒适、平静、有尊严地走完最后的旅程?亲人又该如何面对?今年10月14日是“世界安宁缓和医疗日”。自2017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启动安宁疗护试点工作以来,三批国家级安宁疗护试点已覆盖全国185个市(区)。
大兔子和小兔子睡前聊天,“猜猜我有多爱你”。两只兔子聊了半天后,小兔子有了它的终极答案,“我爱你,一直到月亮那里。”没有什么比天空更遥远了。大兔子看着睡着的小兔子,带着微笑说,“我爱你一直到月亮那里,再从月亮上,回到这里来。”这是很多人熟知的儿童绘本《猜猜我有多爱你》。
来源:法治日报 “奶奶直到去世也没能等到床位”专家呼吁大力发展安宁疗护让临终患者少一些痛苦与挣扎当得知身患晚期肝癌的母亲救治希望渺茫时,李华将其从省会长沙接回了位于四线小城的湖南老家。那时母亲已经不能自主进食,只能靠胃管补充营养,还时常饱受癌痛折磨。
温依依正在睡梦中,砰的一声巨响,房门被破开,还没来得及看清对方是谁,双手被反剪压在身后,动弹不得。刺眼的光,打在眼睛上,无法看清来人都有谁,就听到对方厉声喝道:“不许动!”紧接着反剪的手被戴上手铐,头被一个黑布袋罩住,对方暴力地抓着她的手臂,连拉带拖带走出去。
澎湃新闻资深记者 邹佳雯【编者按】2025年已至,每逢新的一岁,我们总是对未来充满想象,也不可避免地要面对年龄增长的现实。其实,衰老并不可怕,每个人终将老去。如何守护好“夕阳红”,才是需要持续思考的课题。当你老了,如何有所依、有所乐、又有所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