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四面受敌,1960年中苏关系全面破裂,苏联撤走全部援华专家,一度在中苏、中蒙边境陈兵百万,1962年中印爆发边境战争,1964年8月,美国对越南北方发动大规模轰炸,战火燃到我国南疆,东部海峡对岸“反攻大陆”的气焰日渐嚣张,面对如此严峻的国际局势,1964年毛主席做出了三线建设的伟大决策。
来源:央视军事1970年12月26日,我国自主研制的首艘核潜艇下水。中国人依靠自己的力量造出了第一艘核潜艇,成为继美、苏、英、法之后第5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成功击破了超级大国的核威胁、核讹诈、核封锁。这背后,隐藏着科学家几代人的奋斗。
“核潜艇怎么会在四川的山窝窝里造出来?”“潜艇内的核反应堆是整个潜艇的动力之源,为了核潜艇建造成功,必须先建一个环境条件一模一样的陆上模式堆进行模拟实验。而中国第一代核潜艇陆上模式堆,就在夹江的深山建造。”面对记者的疑惑,九〇九基地副基地长姜国庆解释道。
彭士禄是革命先烈澎湃的次子,中国核动力领域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从中国第一艘核潜艇,到引进第一座百万千瓦级核电站大亚湾核电站和组织自主设计建造第一座大型商用秦山二期核电站,彭士禄为之倾注了大量心血,被誉为中国核动力事业的“拓荒牛”。
中国第一艘核潜艇长征1号1969年10月,包括刘洁清、龚徐洲、程文兆、叶正华、蔡祥都等人在内的29位“发电人员”来到位于四川乐山夹江县、对外号称“西南水电研究所”的909基地报到,被编入第12室。“西南水电研究所”其实是中国潜艇核动力研究设计基地,云集着国内顶尖核专家和科研人员。
上世纪六十年代,八千军民从四面八方来到川南大山深处,住“干打垒”,喝池塘水,隐姓埋名、白手起家,只为一项“不可能的任务”:在当时毫无经验和资料、且国内连建造常规动力潜艇都很困难的工业条件下,建成与核潜艇1:1的陆上模式堆,以验证设计、考验系统设备、摸清反应堆性能。
彭士禄,1925年出生于广东省汕尾市海丰县,是革命先烈彭湃的次子。作为我国核动力领域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彭士禄主持了我国潜艇核动力装置的论证、设计、装备、试验以及运行的全过程,参加指挥了我国第一代核潜艇的调试和试航工作。
今年清明假期,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了特别报道《人民不会忘记》,追忆英烈、歌颂英雄。我国核潜艇第一任总设计师彭士禄、“两弹一星”的重要开拓者林俊德、歼-15现场研制总指挥罗阳等三位大国重器缔造者,出现在了这组特别报道中。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党中央立足党的百年历史新起点、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动员全党全国满怀信心投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作出的重大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