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归上传:我们伐木去的目的地——黑瞎子岗,之所以叫黑瞎子岗,就是因为那个地方经常有黑瞎子出没,有一次我遇到狼袭击就是在黑瞎子岗附近,是我们去团部的必经之路,黑瞎子岗上有一片不小的天然杨木林,“岗”的坡底就是塔头甸子。
我也被提拔为排长,可能是因为救了连长一命有关,是连长向团部推荐的,没想到直接就批下来了,我把老万胜利要到我们排,这几天也不知道怎么的了,老万每天晚上都会捉虱子,借着蜡烛的亮光,在衣服上寻找恼人的小虫子。
俗话说大雪小雪又一年,因为小雪到冬至只有一个月,冬至一到,新的一年又开始了。五号地是我们连最早开发的一片地,离连部十多里地,秋收后都能留下一些没收干净的粮食,所以总有一些狍子野鸡去那里找吃的,地的后边是一片小山丘,秋天那里盛产榛蘑和榛子,在这一带山里和平原,总有成群的狍子和野鸡出没,在往西往北几十里都没有人家,所以看到狍子也是常事。
知靑们都“胃亏肉了”,整天馋得直流口水,大老李,胜利,大潘,小刘这几天神神秘秘的,不知道密谋着什么,而且有意的躲着连长,连长在的时候,都不吱声,连长一走,几个人就叽叽喳喳的交头接耳的,时不时还乐得笑出声来,那个兴奋劲就别提了,我就问老万,老万也不多说 就说你就请好吧!
上世纪的60、70十年代,北大荒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一点都不夸张,每当秋季大田收割完毕后,在裸露出庄稼根茬的大地里,路人会时常看到数百只,甚至上千只密密麻麻的狍子群在地里安详的啃食着庄稼根,不明眼的人,还以为这是田鼠呢,野鸡更不用说遍地都是,公野鸡长的漂亮,尾巴长长的五颜六色的甚是好看,相反母野鸡就逊色多了,这样密集的狍子群和野鸡群如果用棒子来打,碰巧打上一只两只的,完全在合情合理之中。
北大荒的冬天是天然的大冰箱,打了那么多的鱼,直接掏了个雪洞把鱼埋进去就行,天然保鲜,随吃随拿!而且冬天里打上的鱼,在鱼的外面自然会冻上一层冰,有些鱼还在活着的时候就已被冻上了,有时候想吃鱼的时候,我们用冰水化鱼,等冰化没的时候,鱼竟然还活波乱跳的活着,这就是北大荒的神奇。
在我国东北地区的民间,总流传着“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的谚语,实际这句话主要用来形容这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非常丰富,而且品类繁多,最常见的当属野鸡了,他的的学名叫雉鸡,体型要比家鸡略小,雄性野鸡的羽毛颜色非常华丽,而且尾巴很长,雌性野鸡身体颜色就黯淡了很多,也没有长长的尾巴。
北大荒是指黑龙江嫩江松花江流域内广大的荒芜平原地区,总面积5.53万平方公里,素有“捏把黑土冒油花,插双筷子也发芽”的美称,极为适宜农业发展。1950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军区政治部解放一团开进北大荒屯垦戍边,建立起新中国第一个机械化农场——宝泉岭农场。
来源:【黑龙江日报】哈尔滨市香坊区红旗大街175号,北大荒博物馆,这里浓缩了几代北大荒人用青春和生命创造的历史。和赵国春的对话,就从这里开始……北大荒博物馆内退休8年的原馆长赵国春,再次站在北大荒博物馆的“故人墙”前,他的眼神里立刻涌入不同的光彩。
1975 年,北大荒开始闹起了狼灾。狼灾的起因无人知晓,只是那一年北大荒很多地方都出现了狼。毕竟地广人稀的北大荒适合野生动物的生存,偶尔在郊野之外遇上一两只狼,在那个年代也是常有的事,直到一件事情发生之后,人们才开始恐慌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