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深秋的一个夜晚,昏暗的灯光下,一群面色凝重的农民围在一起。他们手中紧握着一张香烟壳,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名字。每一个名字下,都郑重地按着一枚红手印。低沉的议论声中,他们达成了某种默契。随着破晓的晨曦,耕牛和农具被他们纷纷拿回了自己的家。
这份珍藏在中国国家博物馆里的“红手印”,见证了变迁,引领了时代。1978年12月的一个冬夜,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位村民以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在一纸分田到户的“秘密契约”上按下鲜红的手印:“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以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的全年上交和公粮,不在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
1978年12月的一个冬夜,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位村民以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在一纸分田到户的“秘密契约”上按下鲜红的手印:“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以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的全年上交和公粮,不在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
央广网六安11月2日消息(记者费权)从皖南水乡到巢湖之滨、从皖北平原到皖西山乡……一幅幅产业兴、村庄美、村民富的新画卷正在江淮大地徐徐铺展,这是安徽乡村法治建设与乡村振兴实现同频共振的见证。“皖”美乡村,法治图兴。
省政府副秘书长,省乡村振兴局党组书记、局长江洪,省乡村振兴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一级巡视员周勇,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王红,省乡村振兴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朱永东到会,介绍安徽10年来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个好地方。自从改革开了放,凤阳一片新气象……”3月19日,凤阳县小岗村“当年农家”二期,在铿锵锣鼓的伴奏下,邓凡兰、陈玉枝两位头发花白的老人,用不太标准的普通话合辙押韵地唱着新翻花鼓词,赢得游客连连叫好。
北京时间11月15日,在哥伦比亚卡塔赫纳举行的联合国旅游组织执行委员会第122次会议上,公布了2024年“最佳旅游乡村”名单,安徽小岗村入选。1978年,在一间破旧的茅草屋内,小岗村的18位农民为了能填饱肚子,在一张分田到户的契约上按下红手印,将土地分开承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