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记者 张腾 济南 报道在枣庄市峄城区的一个村庄,住着小龙(化名)一家。如今的小龙已经14岁了,他穿着白色的T恤,变成了一个高高瘦瘦的小少年,有些害羞地站在妈妈身后,让人根本想象不到,他曾被再生障碍性贫血折磨了4年。
医生疯狂地用电锯切割男人的身体,只是为了让他重生。46岁的张波背部弯曲近180度,嘴巴几乎贴在大腿上,这样的姿势让他痛苦了26年。对于张波来说,走路、睡觉等普通动作都是极限挑战。20岁时,张波突然患上强直性脊柱炎,1米7的身高慢慢缩到一米以内,直到完全丧失自理能力。
2012年6月2日,一个七岁丧父、家里穷到连窗户都安不起的14岁男孩,走到近一亿山东人面前。随着牛传明年龄的增长,长在脸上的白斑给他带来巨大的精神压力,面对社会的误解,同学们歧视,牛传明越来越沉默寡言,在学校几乎不和老师、同学说话,回到家也是对着墙壁发呆,学习成绩直线下降,除了上学、回家,几乎与世隔绝。
大皖新闻讯来自六安的男童小凯(化名),今年六月因溺水导致呼吸心跳骤停,经其父亲帮助进行心肺复苏急救处理后恢复自主呼吸,遂由当地及时转至安徽省儿童医院(复旦儿科安徽医院)。“小叶医探”了解到,小凯在该院经过多个疗程的高压氧治疗后,各项功能已逐步恢复正常,已于近日顺利出院。
近日,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发生的一幕令人振奋不已:一位因脊髓损伤而长期卧床不起的男性患者,在接受了一款名为NEO的无线微创植入脑机接口产品后,仅仅经过短短两个月的专业训练,便成功地实现了不依赖任何外部装置就能自由抓握物体的梦想。
12月20日,重医附一院胸心外科迎来了一位熟悉的“客人”——重庆首例人工心脏植入手术患者——郭晓东,这是他戴上人工心脏的第241天。经过仔细检查,郭晓东目前自我感觉良好,心衰没有再发作,意味着人工心脏植入手术完全成功,也标志着重庆在人工心脏的植入方面取得了实质性的进步。
红网时刻新闻7月18日讯(通讯员 姚家琦 易银芝)暑假里,湖南省儿童医院骨科病房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小患者”,今年24岁、家住辽宁的阳光小伙小郑趁着假期来到医院接受手术治疗。专家表示,经过此次手术,小郑将迎来康复,实现正常行走。
新疆网讯(记者吴治杰 通讯员赵文华)7月22日,乌鲁木齐市友谊医院首例人工心脏患者出院。医生办公室里,乌鲁木齐市友谊医院副院长、心外科专家赵诚和19岁的患者阿卜杜外力·图尔迪麦麦一起切开了生日蛋糕,这些日子来一起细心照料他的医护人员们也都到场送上鲜花,祝贺他“重获新生”。
极目新闻记者 廖仕祺通讯员 马遥遥30岁小伙因肺部感染发展成急性呼吸衰竭,危急时刻,武汉市中心医院杨春湖院区多学科通力协作,与“死神”赛跑,在体外膜肺氧合(ECMO)的辅助下为患者抢得生机,患者最终转危为安,重获新生。
“记者暗访男科医院,小手术花十几万,上手术台临时加价,骗局曝光”,这样的新闻,几乎每年都会曝光。此类事件的曝光,一方面证明某些男科医院“高科技疗法”不靠谱,乱收费治不了病,另一方面也说明,生育问题不仅女性担心,也是困扰一部分男性的隐疾。
【来源:沧州晚报】12月16日,沧州小伙靳文龙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采集造血干细胞。他成功捐献208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救助一位素不相识的男子。今年24岁的靳文龙是泊头人,目前在济南工作。他热心公益,从18岁开始坚持无偿献血。
合肥小伙胡锐为了帮助河北的一名白血病患者,辞职返乡,完成了造血干细胞捐献。【合肥小伙辞职返乡捐献造血干细胞:很开心能帮助他人重获新生】16日,,中国科大附一院血液科,23岁合肥小伙胡锐完成造血干细胞捐献,骨髓将救治一位河北白血病患者,胡锐成为安徽第122例造血干细胞捐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