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们的画面中,即使是日常生活中最普通的事物,也在特定的时刻下变得充满了意境与美感。美学中有句话,“美是无用之用”,很多人确实会怀疑美学存在的意义,认为对美的追求是一种矫情,或者说对于社会的经济科技等发展没有帮助。
1958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美学》黑格尔的《美学》(第一卷)中译本自1958年首版以来,已经走过了六十多个年头。我依然记得与《美学》初见的场景:六年前,我第一次进入大学图书馆漫无目的地游走,一本叫《美学》的书呼唤我驻足。从那之后,这两个字就一直萦绕在我的心头久久不散。
“Aesthetic”(感性学)即“美学”1750年一个研究了半辈子哲学的老人家鲍姆加登突然发现,”美“不应该仅仅是物理计算,它更应该应该像爱一样,没有固定的规律可循,于是专门建立这样一门研究感性的认识的学科。美学是研究人与世界审美关系的一门学科,即美学研究的对象是审美活动。
消除烦闷与超脱现实 王君光祈在本志《学生生活号》发表的《中国人之生活颠倒》那篇文章,把青年烦闷之最大原因,可算说得透辟极了。不过王君的娓娓动听的文笔很遮盖一些美中不足。人生各时期有各时期的嗜好,要有机会自由发展,免得斫丧生机。这话固然含有至理。
编者按:或许,这篇文章会启发我们思考:日本人的民族特性、日本社会的公序良俗与其审美文化之间的关联性。美学的词汇在任何语言中就像一个迷你太阳系,每一个单词都像重力一样,把那些相关的星座粘合在一起,并使其保持着各自的轨道。
圆明园的残墙和新楼,悲伤和欢乐 关于圆明园的旅游特色问题,许多专家、文人都早已有过大大小小的阐述与建议了。只是我手头一时找不出多少材料来。大概余秋雨的《文化苦旅》中说过,北大教授谢冕的美学文章中也说过;一些杂文短章中亦有不少。就是一般的游客,近年我们还常听到他们的微词。
Ines Cui/文伏羲 Fu Xi(庖牺画其始)河图洛书,巫、祭祀仪式,社会功用和心理慰借。绝地通天,宇宙和人类开端、自然力的运作、人与自然互动、神话式的解释体系。文祖帝尧 Emperor Yao / Yao (imperatore)临万民,上古巫君。
丑既是一个独立的审美范畴,同时又是崇高、悲剧、喜剧等范畴的构成因素。雨果曾说:“丑就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着优美,粗俗藏在崇高的背后,恶与善并存,黑暗与光明相共”。 在艺术作品和现实实践中,丑与美作为矛盾的一对对立统一体,常常相伴而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中华美学源远流长、意蕴深远,强调知、情、意、行相统一,不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有其永不褪色的价值。以中国为观照、以时代为观照,建构中国美学自主的知识体系,使中国美学真正屹立于世界学术之林,是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题中应有之义。
北京日报 | 作者 本斯·纳内美学讨论的是某些特殊类型的体验,并且我们对此非常关心。“aesthesis”这个希腊语单词的意思是“知觉”;而且当德国哲学家亚历山大·鲍姆嘉通在1750年引入“美学”这一概念时,他的意思正是对感官体验的研究。美学所讨论的体验十分多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