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邯郸日报-邯郸新闻网】您的浏览器不支持 audio 标签。【典源】唐·沈既济传奇小说《枕中记》。元人马致远和明人苏汉英曾根据这个典故写成杂剧《黄粱梦》;明人汤显祖也改写过杂剧《邯郸记》;清人蒲松龄还将故事情节加以发展,写成了《续黄粱》。【释义】黄粱,指小米。
唐朝时期,建立科举制度,卢生是众多参加科举考试中的一员。有一天,在进京赶考的途中,卢生在离邯郸不远的旅店中投宿,在旅店中遇到了一位道士吕翁。二人志趣相投,相谈盛欢,后来卢生聊到自己家庭穷苦,想通过科举考试改变命运,从而过上有权有势、锦衣玉食的生活。
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比喻虚幻不实的事和欲望的破灭,就像做了一场美梦一样。这个成语来源于唐代沈既济的《枕中记》:卢生于邯郸,逆旅道者吕翁,生自叹穷困,翁探囊中枕,授曰:枕此,当令汝荣事如意。时主人蒸黄粱,生梦入枕中......及醒,黄粱尚未熟。
黄粱梦又称黄粱一梦,与“蝴蝶梦”、“南柯梦”合称“三梦”。黄粱指小米,黄粱梦常用来描述不能实现的梦想。典出唐代小说《枕中记》。唐朝有个书生叫卢生,在邯郸旅店碰到一个道士叫吕翁。卢生就向道士感叹自己的穷困潦倒,吕翁就从行囊中取出一个枕头说:“你就枕着我这个枕头睡觉,就能富贵如意。
来源:【邯郸日报-邯郸新闻网】邯郸成语典故之都的提法不胫而走,引起了省内外、学界内、社会上和外地游人的极大关注,也引起了一些人的质疑:邯郸真有那么多成语典故吗?邯郸人凭什么把外地的成语典故拉入到自己的地盘上来?
黄粱一梦的典故来自于唐朝的《枕中记》。而蒲松龄在这个故事架构上填充了一个属于自己的黄粱一梦的故事。构思虽然来自于其他人,但是情节之曲折更加因人入胜。其中最为吸引人的就是包龙图弹劾曾孝廉的奏折和对地府惩治曾孝廉的描述。但凡看过地府的描述,作恶之心定当收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