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寻找张怀民”这个梗又重新有了热度。这个梗起源于人教版语文课本八年级上册苏轼的一篇短文《记承天寺夜游》,当然,这也是很多人学生时代的共同记忆。网友产出了各种表情包模仿张怀民被苏东坡半夜叫醒时的样子,而使这篇经典文本重新在当下的互联网中流行起来。
编辑丨冶游张怀民,字梦得,一字偓佺。其人生卒年不详,但在抖音,以他命名的话题播放量已超3400万。起因源于网友对于苏轼古文《记承天寺夜游》的一次当代演绎,用配音、表演等方式复现了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苏轼在承天寺门口敲门“叫醒”张怀民,相约一起赏月的过程。
□王妮西(山西传媒学院)这两天,“寻找张怀民”这一梗热度再次飙升。此梗源自人教版语文课本八年级上册苏轼的短文《记承天寺夜游》,因网友创制了众多表情包,生动模仿张怀民被苏东坡夜半唤醒时的模样,使得这篇经典课文在网络上迅速走红。“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中新网北京5月19日(记者上官云刘越)“癸丑之三月晦,自宁海出西门,云散日朗,人意山光,俱有喜态。”许多年前,地理学家、文学家徐霞客开启了自己的旅行,在以脚步丈量名山大川的同时,记下了沿途所见所闻。徐霞客给世人留下了著名的《徐霞客游记》,厘正了“向来山径地志之误”。
澎湃新闻记者 张未央这个11月,张怀民——一位生活于近千年前、生平不详的古人,又如往年此时一样,兴起一波“怀民亦未寝”的网络流量,甚至连百年中华书局也聊发少年狂,在公众号发出“张怀民被叫醒941周年纪念日特别推送”。宋神宗元丰年间,张怀民被贬黄州。
文/周燃(作者周燃,荔枝新闻特约评论员,青年评论员;本文系荔枝新闻客户端、荔枝网独家约稿,转载请注明出处。)近1000年前,“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的晚上,两名雅士“相与步于中庭”,看月光婆娑、积水空明、竹柏逐影。他们二人,一位叫苏轼,一位叫张怀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