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暴力严重侵害公民隐私权、名誉权甚至生命健康权,造成较大的精神损害。当遇到言语辱骂、短信轰炸、“含沙射影”的网络帖子等网络暴力,普通公众应该如何维权?来听一听北京市第四中级人民法院教您如何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免受网络暴力的伤害。严惩网暴的同时,保障网友正当权益。
陈女士:“7月28号13点11分,当时我正在开会,手机收到了很多信息,我一看全部是验证码,这个时候收到了有22条,我就没管它,差不多在13点35分,又收到了40多条,我的手机短信提示就有62条信息,很快很快的,在一分钟的时间就有二三十条。
作者:万周通讯公司发送骚扰短信轮番轰炸,用户不堪其扰。骚扰短信是否侵犯隐私权?个人信息如何保护?据《人民法院报》报道,近日,上海市杨浦区人民法院审理了这样一起个人信息保护纠纷案,判决被告向原告书面赔礼道歉。这是一起通讯公司“轰炸式”向用户推送骚扰短信的典型案例。
今天上午,中消协结合近几年“双十一”消费维权舆情及消费者投诉情况,发布消费提示。消费者“双十一”期间如收到非法推送的垃圾促销短信,可保存证据并拨打12321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热线电话进行投诉、举报。
接了一个陌生电话后小伙及家人却遭遇了短信验证码“轰炸”这要怎么办?某天, 小王接到一个“00”开头打过来的电话,对方表示小王的家人签了一笔网贷,因联系不到他的家人便要求小王进行赔款。“00”开头的境外号码又涉及金钱交易,这让小王立刻警觉起来,便挂断了电话。
随着电商平台促销活动增多,不少网友反映,他们短时间内收到了大量来自电商平台的广告短信。与其他短信不同的是,这些广告都“伪装”成了包含四位数字或字母的验证码,从而绕过了手机系统对广告短信的拦截。(据央广网11月2日报道)广告短信“轰炸”虽然穿上了新“马甲”,却难掩其本来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