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集提到,阳明先生在万般无奈之下,自己给自己提了一个问题:“圣人处此,更有何道”?可万万想不到的是,他的大脑竟然弹出了一个惊天地泣鬼神的答案:“圣人之道,吾性自足”!这一句自问自答的话,被后世的史学家们称之为“龙场悟道”。
昨天有位读者,发消息给我,起因是她看到我写的关于花精蜕变的文章,很是动心,但最近三年来,她花了不少钱,报各种不同的课,也买了不少相关产品,比如花精、水晶等等,到头来还是一场空,甚至见识到自己特别敬爱的老师的滤镜破灭,不免更加伤心和难过。
01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译】圣人的道理,我自身的本性就已经足够了。以前向外部事物寻求道理的做法是错误的。02若先暴白其过恶,痛毁极底,使无所容,彼将发其愧耻愤恨之心,虽欲降以相从,而势有所不能,是激之而使为恶矣。
【古代名人文化地图】作者:谢青松(云南大学文学院教授)王阳明,名守仁,明代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教育家和军事家。作为古代大儒,王阳明堪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典范。他乐山好水,自称“山水平生是课程,一淹尘土遂心生”。王阳明一生游历极广,行迹遍及大半个中国。
前段时间,看《再见爱人》的时候,我借综艺里的问题问身旁的爱人,“在我们的关系中,你印象最深刻的时刻是什么?”爱人想了一会儿说,是七年前,那时候我们还没结婚,她辞掉工作破釜沉舟第二次尝试考博士,但在考试前一个月她说不想考了,我当时的回应让她印象最深刻。
阳明心学精髓就在于这十句话,你一旦读懂,你就再也不会抑郁、焦虑了,因为你会幡然醒悟,更通透、更深刻,普通人看不懂而放弃,聪明人都在自修自悟。一、越是艰难处,越是修心时。王阳明有句话说道:人须在事上磨,方能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艰难困苦,正是对心性的最好磨砺。
" 我们每个人都在生活中修行,在红尘中炼心。 " 作者:旧雨 转载自读者(ID:duzheweixin) 生活中,我们总会遇到些怨天尤人的朋友、同事、家人。他们会为自己的不顺找各种各样的借口,是别人害了自己。
编者按: 古籍离我们远吗? 其实挺远的。别说原文,即便是译文,也常叫人读得云里雾里,摸不着头脑。 其实挺近的。我们日常的成语典故,思维方式,汲取的教训和经验,实则都来自经典。 古籍带着历史的厚重一路走来,表现出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但不得不承认,古籍是真的难读又难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