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快讯医学论文预印本网站bioRxiv2月18日发表了香港大学医学院教授管轶、广西医科大学胡艳玲等人论文,论文提到,在广东、广西截获的从东南亚走私来的穿山甲中,发现了冠状病毒,并且与新冠病毒的相似度在85.5%到92.4%之间。
为评估穿山甲在人类和动物病毒病原体出现中的潜在作用,2022年8月2日,Wenqiang Shi等人在《nature microbiology》杂志发表文章:Trafficked Malayan pangolins contain viral pathogens of humans。
病毒宏基因组学揭示马来亚穿山甲受仙台病毒和冠状病毒的侵染ViralMetagenomics Revealed Sendai Virus and Coronavirus Infection of Malayan Pangolins 【1】Impact Factor:3.811【3】
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周晋峰博士作为共同作者在《自然》期刊上刊登的“An RNA-Seq analysis of coronavirus in the skin of the Pangolin”于2024年1月9日正式发布!此外,它强调了研究穿山甲抗病毒反应的价值,以增强我们对人类类似过程的理解。
国际权威期刊《自然》最新发表香港大学/汕头大学教授管轶团队一项研究称,从走私到中国的少数穿山甲中检测到的冠状病毒,与新冠病毒具有较近亲缘关系,但这种相似程度不足以说明穿山甲是直接参与当前新冠病毒疫情暴发的中间宿主。
3月26日,汕头大学-香港大学联合病毒研究所著名病毒学家管轶教授团队在自然杂志上发表题为“IdentifyingSARS-CoV-2 related coronaviruses in Malayan pangolins”的研究,报道了团队在马来亚穿山甲中发现了相关新冠病毒。
封面新闻记者 滕瑾对话专家吴诗宝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教授、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穿山甲专家组委员、中国兽类学会理事。曾参与IUCN受胁物种红色名录(Red List of Threaten Species)穿山甲受胁状况评估,成功救护穿山甲近百头,圈养繁殖26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