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人类可以通过肌肉、神经,甚至是大脑来控制高科技义肢的运动。但这还远远不够——义肢上面还缺少一层跟真实皮肤一样能感知外界变化的人造皮肤。要拥有这样一层人造皮肤,首先需要一层包裹感受器以感知温度、压力、湿度的材料。
闹市街头发生“感情纠纷”、女儿半夜将母亲送去坐牢……近日,有媒体曝光了一批无底线骗流量短视频。这些一度霸屏热搜的虚假短视频,看似新闻事件,实则摆拍拼凑,“7分钟就能炮制一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6月,国内短视频用户规模约为10.26亿。
《画皮》是《聊斋志异》中经典的名篇,一个恶魔凭着一张美艳无比的画皮伪装,干尽了伤天害理的勾当。而观音法门的教主释清海,把自己打造成信徒心中的“女神”:吃素食,重环保,念“佛经”,还“与世无争”,偶尔又做点慈善。别说被释清海洗脑了的信徒,就是一般人也很难将她与邪教头目挂上钩。
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近年来,短视频发展迅猛。截至2023年6月,国内短视频用户规模约为10.26亿,占网民总数比例高达95.20%,用户人均单日使用时长超过2.5个小时,遥遥领先于其他应用。然而,随之而来的问题也很突出。
“男女感情纠纷”“211毕业男子被裁瞒着妻子送外卖?”“商场保安徒手接住坠楼婴儿”……这些视频无论是标题还是内容都很抓人眼球,它们不仅在网上大量传播,还引发了网友们热烈的讨论。然而,这些所谓“亲身的讲述”“真实的记录”,随后均被证实是通过摆拍、演绎的手法制作的。
近年来,贩卖悲伤、编造家庭和社会矛盾、针对热点新闻发布不实信息等造假短视频不时出现。专家建议,明确短视频摆拍的法律界限,同时平台要加强自我监管。3月15日,成都市锦江区一路口上演了一起因“感情纠纷”引起的冲突事件,后警方证实该事件为策划编造并组织拍摄。
小说中的妖精“画皮”为夺人精魄,现实中的坏人“画皮”为夺人金钱。近日,江西省崇仁县公安局发布数起警情通报,提醒市民对迷惑性较大的“画皮”诈骗,不要仅凭微信头像和微信名判断对方身份。警方梳理“画皮”诈骗套路时发现,在通过微信实施的“画皮”诈骗中,不法分子冒用好友的微信头像和昵称,以好友的身份去朋友圈或微信群行骗。
【阅读提示】“冒牌教授”魏新河已被批捕,当地检察院:涉嫌犯招摇撞骗罪光明网评论员:备受关注的魏新河冒充教授一案有了新进展。8月6日,红星新闻记者从辽宁省锦州市古塔区人民检察院处了解到,魏新河涉嫌犯招摇撞骗罪,该检察院已于7月24日批准逮捕,目前案件处于审查逮捕阶段。
光明网评论员:备受关注的魏新河冒充教授一案有了新进展。8月6日,红星新闻记者从辽宁省锦州市古塔区人民检察院处了解到,魏新河涉嫌犯招摇撞骗罪,该检察院已于7月24日批准逮捕,目前案件处于审查逮捕阶段。根据锦州市林业和草原局7月4日发布的通报,魏新河系锦州市林业和草原局工作人员。
一位网红博主晒出自己模仿劳荣枝妆容的自拍照,引致广大网友批评。炮制“劳荣枝仿妆”只会对受害者及其家属造成伤害,美妆不能踩踏职业底线,沦为伤风败俗的“画皮”。没有底线,既是愚弄自我也是荼毒他人;有职业操守才能有职业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