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的人,如果说到前南斯拉夫电影,必定绕不过这两部:《桥》和《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瓦尔特绝对是中国最受尊敬的电影英雄之一,1973年,北京电影制片厂译制的《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一经上映,几乎家喻户晓,其中的经典台词、电影主题曲成为一代人共同的记忆。
嚯,连看车的大爷都在出方案,看样子在兵民是胜利之本这个大前提下,一切反动派还真是纸老虎。眼前形势让我突然想起过去一部老电影《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里的经典台词:“空气在颤抖,仿佛天空在燃烧。是啊,暴风雨就要来了”。
下雪了。整个波斯尼亚都在下雪。翌日清晨,在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南部城市莫斯塔尔开往萨拉热窝的火车上,雪花像迷途的飞蛾扑打着车窗。睡眼惺忪的乘客们,提着大大小小的行李,仿佛一群逃难之人。天还没亮,我在座位上沉沉睡去。当我从梦中醒来,窗外依旧飘着雪花,迎着车厢的灯光,斜斜地坠落。
,“空气在颤抖,仿佛天空在燃烧”,这句台词突然就蹦了出来,可记得,这是哪部电影的台词?对,没错,“空气在颤抖,仿佛天空在燃烧”是南斯拉夫《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里面游击队的接头暗语,《啊朋友再见》是南斯拉夫电影《桥》里面的主题曲,70年代这两部电影,在中国可说是家喻户晓火遍全国,阿尔特曾经就是“英雄”的代名词。
8月16日,“抵达宁静海”巴尔提斯·阿蒂拉《宁静海》阅读沙龙在思南文学之家举行。在青年作家朱嘉雯的主持下,本书作者、匈牙利作家巴尔提斯·阿蒂拉,作家路内,诗人、翻译家高兴展开对谈,共同探讨作品中的诸多意象与写法,与读者们一起抵达文学的“宁静海”。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农村没有电视,放电影就是个大事件,场院里,早早就拉好大银幕,大人小孩抱着小板凳在银幕前占好座位,妇女们拉着家常,孩子们跑来跑去,就是在这样的幸福记忆里,记住了高鼻子、蓝眼睛的外国人,虽然,那时候,觉得他们都很像,长的都差不多。
前南斯拉夫战争片《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影片拍摄于1971年,1972年11月30日首先在匈牙利公映,七十年代末在中国上映。该电影在中国一经上映,就风靡一时,影响了几个年龄段的人。“空气在颤抖,仿佛天空在燃烧”更是耳熟能详的台词。
空气在颤抖,仿佛天空在燃烧…… 这句富有诗意但暗藏不屈斗争意志的经典台词,出自我们父辈祖辈非常熟悉的老电影《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 《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和另一部姊妹篇《桥》于“文革”时期引进中国,在那段文化匮乏的时期风靡全国,几乎成为进口大片的代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