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行上下,每个部门,不管前中后台,都被要求讨论息差管理”。表面上,“稳息差”就是降低负债成本,提高资产收益,但息差其实是一家银行在战略定位、风险定价、客户结构、渠道摆布、资产负债配置等方面经营管理安排的综合反映。
中国工商银行是否还稳坐“宇宙第一行”宝座?2023年三季度,因营收不及摩根大通,工行一度被认为失去“宇宙第一行”的桂冠。工行2023年财报因而备受投资者、研究机构和媒体的格外关注。2024年3月27日,这份如期而至的年报显示,工行总资产规模近44.
新京报贝壳财经讯(记者姜樊)3月22日,中信银行董事长方合英在2023年度业绩发布会上表示,稳息差仍是经营重点,今年息差或仍将有所下降,但努力比同业少降。方合英认为,稳息差不意味着息差不下降,而是尽量少降。
每经记者:张寿林 每经编辑:马子卿4月2日,邮储银行在北京召开2023年度业绩发布会。2023年,邮储银行(SH601658,股价4.75元,市值4709亿元)实现归属于银行股东净利润862.70亿元,同比增长1.23%。该行全年实现利息净收入2818.03亿元,同比增加82.
4月2日下午,建设银行在北京和香港两地举行2023年度业绩发布会。会上,高管层回应多个热点问题,涉及息差压力、信贷投放力度与需求情况、中收趋势、分红计划、资本压力等。这也是张金良升任后首次以建设银行董事长身份出席业绩发布会。
近期,多家银行下调存款利息,对智能通知存款、中长期大额存单等高息存款产品下调利率甚至直接下架。而就在年初,这些银行还在为赢得开门红而大张旗鼓引流储蓄资金。银行这一调整源自息差压力。净息差指标可直接反映银行机构盈利和经营情况。去年末,我国商业银行净息差首次跌破1.
每经记者:张寿林 每经编辑:张益铭4月2日,中国银行在北京和香港同步召开2023年度业绩发布会。2023年,中国银行集团口径净息差为1.59%,同比下降16个基点。中国银行副行长张毅表示,今年息差仍然面临很大的压力。也采取了一些主动的管理措施,更加积极主动加强净息差的管控。
本报记者 苏向杲截至4月24日,已有25家上市银行披露了2022年年报。其中,有7家上市银行净息差低于1.8%。按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4月10日发布的《合格审慎评估实施办法(2023年修订版)》(以下简称《办法》),净息差的评分“警戒线”为1.8%(含),低于1.8%将被扣分。
日本央行今天(19日)公告,将基准利率由此前的-0.1%调整为0-0.1%,同时,结束收益率曲线控制(YCC)政策,另外还取消对日股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TFs)和不动产信托投资基金(REITs)的购买计划。此外,日本央行宣布将继续购买国债。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 吴霜 上海报道近两年,投资收益成为了银行业绩收益的顶梁柱,近期的披露的银行三季报显示,投资收益的增幅进一步扩大,支撑起了银行的营收表现,但同时,近期债市的波动带来的投资收益的波动也意味着,银行并不能靠着投资高枕无忧。
如果你能明白金融赚钱的原理,那么就该明白,对于金融机构怎么严管都不过分,特别是银行。七、盈利能力指标这里面的一些指标,坤鹏论在前面已经讲过,它们包括:平均总资产回报率——《手把手教你选银行股——《手把手教你选银行股——《手把手教你选银行股》1.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加权平均资产收益率
本报记者 王柯瑾 北京报道息差是银行经营管理的生命线。临近年末,业内对商业银行息差的讨论增多。近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披露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三季度商业银行净息差降至1.53%,较二季度下降0.01个百分点。商业银行息差收窄压力进一步显现。
2023年,我国商业银行分别于6月、9月、12月先后三次调降存款挂牌利率,事关实体经济发展与储户收益,引发市场高度关注。近期,自2023年12月15日国有大行调降存款利率后,多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也纷纷下调存款利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