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深圳某市民在小区散步时发现绿化带内长有蘑菇,采摘带回家中制作晚餐。食用3小时后,开始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随后被送往医院就诊。经医院治疗,暂无生命危险。疾控人员对其进行个案调查及生物样本采集,结合患者描述,锁定可疑食物为其晚餐食用的野生蘑菇——大青褶伞。
“红伞伞,白杆杆,吃了躺板板”,这是一首很魔性的儿歌提醒大众,吃蘑菇时需注意小心中毒。特别是云南地区最热爱吃菌子了,据云南林业厅的数据显示,云南野生食用菌约有882种,约占世界的43%,约占中国的90%。
就拿上面三家人的独家致命武器鹅膏毒肽来说吧,谁曾想到,这样强大的武器,竟然是蘑菇“借”来的。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真菌地衣多样性与适应性进化团队研究发现,这些蘑菇并不是鹅膏毒肽的原创者。毒素实际上是被它们copy来的,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山寨版本”。
据江淮晨报报道 6月22日,记者从安徽疾控了解到,根据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报告显示,2016~2021年,我省野蘑菇中毒主要发生在6~10月,共导致415人中毒,5人死亡,各市均有野蘑菇中毒的事件发生,均为家庭自采导致。
气温日渐回升,湖南省也迎来了雨水多发季节,野外各种蘑菇也进入了生长旺盛期。许多人可能已经准备闲暇时候与三五好友相约采摘蘑菇,体验田园生活,但需要注意的是,许多野生蘑菇与食用菇外形相似,仅靠肉眼难以分辨,市民朋友极易误食引起中毒,严重时甚至可导致死亡。
担子菌门的毒菌主要集中在伞菌目鹅膏属AmanitaPers.、口蘑属Tricholoma Staude、丝盖伞属Inocybe Fr.、乳菇属LactariusPers.、丝膜菌属Cortinarius Gray、牛肝菌属BoletusL.、红菇属RussulaPers.、花褶伞属Panaeolus Quél.、蘑菇属Agaricus L.以及环柄菇属Lepiota Gray中。
有人隔空捋线做蚕衣,有人看着小人舞蹈翩翩,有人跟着精灵爬树……当类似的新闻频频出现时,意味着又到了一年一度吃菌子的时节。浙江也不例外,梅雨季节到来以后,山里、草丛、花盆、墙角等阴暗潮湿的角落也经常生长出一些真菌菇子,但这些“光鲜亮丽”菌子真不是什么“善类”。
雨水过后,公园、山区、树林、绿地常常会“冒出”各种各样的野生蘑菇,一些有毒蘑菇也混迹其中。蘑菇中毒常发生在6—9月份,9月份仍是蘑菇中毒的高发期。在此提醒大家:勿采勿食勿买野生菌,谨防蘑菇中毒。01、蘑菇中毒的原因野生蘑菇的种类很多,其中有毒的有500多种,剧毒者有40余种。
来源:【湖南日报】三湘都市报·新湖南客户端3月19日讯(全媒体记者 李琪 通讯员 林慧君 实习生 王昕)目前,湖南省迎来了雨水多发季节,野外各种蘑菇也进入了生长旺盛期。许多人可能已经准备闲暇时候与三五好友相约采摘蘑菇,体验田园生活了。
来源:【中国食品报】春天气温回升,温暖潮湿的环境适宜菌菇类的生长,菌菇味道鲜美且营养丰富,是春季不可错过的美食。然而,每年三四月份都是蘑菇中毒的高发期,很多人喜欢采摘野生菌菇,而其中却隐藏了许多致命“杀手”。用“民间偏方”去分辨野生蘑菇有没有毒,是否可行?
来源:【湖南日报】湖南日报4月18日讯(全媒体记者 周阳乐 通讯员 杨翊梅 周森森)气温升高,降雨增多,野生蘑菇纷纷“冒头”,野生吃货跃跃欲“采”。湖南省职业病防治院中毒医学科主任医师赖燕指出,5—7月是蘑菇中毒高发期,“吃货”们需警惕。
注意吃蘑菇时小心中毒,在我国,特别是云南地区,每年都有新闻报道胡乱吃蘑菇。让人食用后中毒的呢?我国约有160 种毒蘑菇的中毒症状属于此类型,大多数症状较轻易恢复,但也有症状严重的,如毒粉褶菌,发病时除了上述症状以外,还可能出现呼吸困难、心跳减慢、尿中带血等症状,抢救不及时可能导致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