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穿过长长的麻怀隧道,沿着干净整洁的水泥路走进罗甸县沫阳镇麻怀村,整齐划一的现代化标准食用菌种植大棚排列在田间,棚内湿润的空气伴随着清新的平菇香味扑面而来,邓迎香正与村民一起查看新引进的2万多棒木耳菌种。
深夜的山路上,一个女人背着高烧的孩子一路小跑,丈夫打着手电筒,深一脚浅一脚地走着,然而,山路实在太远了,还没翻过大山,后背上的孩子就没了呼吸……她的牙都要咬碎了!抬头望去,只有漆黑的夜、囚笼般的山谷。她暗暗发誓:“就是用嘴啃,也要把山啃出一条路!
隧道,缩短的是距离,联结的是发展。前不久,2024年国际道路大会上传来新喜讯——贵州高速集团申报的“基于数字化的大娄山超长隧道群应急管理成套技术项目”被授予IRF国际奖(应急管理类),贵州隧道建设不俗成就再度走进国际视野,赢得掌声。
震惊!13年凿山,只为一条路!贵州女子创造奇迹,究竟是为什么?!听说过愚公移山,你听说过<b>女愚公凿隧道</b>吗?在贵州大山深处,有一条200多米的隧道,是一个女人,花了13年,硬生生凿出来的!简直难以置信!
为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贵州省广播电视局和贵州广播电视台发起,联合九市州广播电视台及各县级融媒体中心、贵州各高校共同推出“百年百人百篇”经典诵读活动,由省市(州)县及各高校师生诵读经典篇目和人物故事。
来源:【贵州广播电视台-动静新闻】文:肖勤摘编:龙菊珍迎香记(节选)麻怀就像一口锅,我们住在锅底,四面都是山,像锅沿,无论从哪里出去,我们都得爬山。到麻怀去,有个声音催促我。和所有人一样,我对邓迎香和她的麻怀隧道充满好奇。
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总有一批英雄模范,用行动共同点亮了新的精神灯塔,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奋勇前行。一个只有小学文化水平的农村妇女,带着几十户村民,开山凿石,前后历经13年,硬是把大山凿穿,开出了一条216米的“小康之路”,演绎出大山深处的惊世传奇,她就是罗甸县沫阳镇麻怀村党支部书记——邓迎香。
初冬的罗甸,风和日丽。行走在麻怀村“忆苦思甜路”上,暖风习习。站在麻怀隧道的山顶上朝南瞭望,几百米之外的G552线顺着山坳蜿蜒通往县城方向,隧道底下余安高速穿洞而过,一辆辆“黔货出山”的车辆来回飞驰,山外的路“一路畅通”。
贵州麻怀隧道总长216米,这是乡亲们唯一通向外界的幸福之路。昔日的一山之隔,隔住了小孩的求学之路,隔住了青年寻求幸福的出路,隔住了世代居住在这里老人们的救命之路。在这里,大山甚至阻隔了日出与日落,让黑夜比外面的世界都要漫长,这里就是贵州茫茫大山之中一个不起眼的村庄——麻怀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