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炎症”很多人都不陌生,但除了来势汹汹的急性感染外,不少人的身体中还长期发生着“慢性炎症”。此前,《第二军医大学学报》的一项刊文“饮食营养与炎症-癌症危险性的关系”中谈到,体内炎症环境是导致各种癌症的重要危险因素,很多癌症是在慢性炎症的基础上发生的,比如:吸烟→气管炎→矽肺与肺癌。
身体内的很多组织都可能接触到病菌和病毒,在长期接触之下,就有可能发生感染,从而产生炎症,对于炎症有些可以置之不理,人体是可以自愈的,只是时间早晚不同而已,而身体内产生的另外一些炎症,并不容易清除,如果放任不管,就有可能让炎症持续发展,直到破坏细胞,给癌细胞制造机会。
#冬日生活打卡季#认识的人几乎全都阳过了。新冠病毒最可恨的就是带出了我身体的所有炎症,包括那些沉睡多年的也不放过。我多年前得过关节炎,很轻微的那种,治好后早就忘却了,但谁知阳过后20天,关节还会不定时的疼几下,让我不敢再剧烈运动。很多人都知道发炎会导致各种慢性病。
在很多重大疾病进展的过程中,炎症是其中重要一环。慢性炎症刺激不仅拉升患癌风险,还会伤害心血管。影响炎症水平的因素有很多,饮食是重要的一步。这4类是典型的促炎食物1高糖及精制碳水食物血糖生成指数(又称升糖指数GI)较高的食物,可增加炎症水平,这与其升血糖速度快有关。
如果你经常口腔溃疡、牙龈肿痛、皮肤容易过敏、爱长痘痘、腰酸背痛、每天感觉疲惫乏力、食欲不振。这可能和慢性炎症有关。与伤口发炎的急性炎症不同,慢性炎症是身体在没有明显感染的情况下,体内出现的长期低度炎症。
最近几年,“抗炎饮食”在各大社交媒体平台如雨后春笋般兴起,许多博主都在介绍各种“抗炎食物”推荐各种“抗炎饮食清单”,蓝莓、树莓、黑莓、橄榄油、三文鱼、沙丁鱼、西兰花……都是清单中的“常客”。不少人都说“抗炎饮食”能增强人体免疫力、降低炎症感染风险,甚至可以减少患癌概率。
央广网北京5月16日消息(记者 智陈阳 实习记者 郑洁怡)在众多饮食方式中,您听说过“抗炎饮食”吗?这里说的“炎症”和我们平时说的“发炎”是一回事儿吗?“抗炎”和“促炎”食物有哪些?5月15日晚,首都保健营养美食学会会长王旭峰做客《央广营养课》直播间,对以上问题给出了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