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民族的思想影响一个民族的制度安排。我们博大精深的诸子百家,主流的儒、道、法、佛都体现了不同的制度安排。当时选择了马的语言体系,那是我们积贫积弱之时,国际主流思想为西方所把控。其实我们有自己的制度语言。比如儒、道、法、佛的制度语言。
在下方“干货”之后,有音频内容文字版本期“干货”《人工智能哲学十五讲》图片来自:豆瓣内容简介(来自豆瓣):近年来,人工智能发展非常迅速,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它必然会强烈冲击并深刻变革人类既有的生活模式。实际上,除技术问题外,人工智能的逻辑基础和伦理基础与哲学之间的关系也十分密切。
作者:陈仁仁(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哲学系教授)如何写出有“中国气派”的哲学史来,是建构“中国哲学史”要面对的根本问题,其中存在多方面的内在关系,亟待解决。在当代的中国哲学史家中,郭齐勇先生可能是对此最具自觉意识者。
编者按大学的学科是什么样子的?我该如何选择专业?北大名师来为你解答!“北大老师给中学生云开讲”直播课是北京大学招生办公室联合北京大学党委宣传部重磅推出的系列学科讲座,由众多北大顶尖教授加盟,通过直播互动的方式为你揭开学科奥秘,与你一览大学生活。
“中国哲学”的特点。谈及中国思想、中国文化,都没有争议。但是,中国思想到底怎么界定,能不能提“中国哲学”这四个字,中国到底有没有哲学,是一个关键问题,也是一个文明论的问题。如果回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回到文明论的视野里,将有助于理解今天还在争论“中国哲学合法性”到底意味着什么。
中国古代哲学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历史上涌现出众多思想家和流派,不仅在世界哲学的范畴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更影响了欧洲诸多哲学家,其中启蒙运动领袖伏尔泰曾盛赞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以直报怨,以德报德”的理念,存在主义哲学代表人物海德格尔则对道家思想情有独钟,还与中国学者萧师毅一起译读《道德经》。
中国哲学的特点与中华民族精神李存山哲学或宗教是民族文化的核心。在中国文化中,哲学与宗教相比,哲学更占有主导的地位(戴震《原善》卷上云“天人之道,经之大训萃焉”,经书以及子、史、集中讲“天人之道”的“大训”即是中国传统的哲学)。
中国哲学史学科经过长期的古代学术史的孕育在20世纪10~40年代诞生,谢无量、胡适、钟泰、冯友兰、张岱年、范寿康等以开拓性的研究为中国哲学史学科的独立作出了各自的贡献,并运用了“以西释中”、“以中释中”、“以马释中”三种不同的诠释框架,奠定了20世纪以来中国哲学史书写的基本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