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葆元清明之节来源于火。公元前636年,晋文公姬重耳的恩公介子推不受封赏,携母隐居绵山。屡寻不获后,晋文公下令火烧绵山,本意是把介子推逼出来。大火烧了数天,不见要找的人,兵士搜山,在一棵被烧焦的树下找到已成灰烬的介子推和他的老母。晋文公大恸,年年上山祭祀。这一天正是清明。
来源:新华社万物生长,气清景明,又是一年清明时。一大早,山西省介休市民杜国华一家四口出发去扫墓,他们带着一种形似燕子的白面馍馍。这是清明节前两天蒸制的,除了作祭品、自家吃,杜国华还用柳条将飞燕馍串起来,挂在门楣上,“这叫‘子推燕’”。杜国华家制作的“子推燕”。
介子推陪同重耳流亡,受尽了困难,当他帮助重耳回晋国夺回国王宝座后,他又离开了重耳,带着他的母亲逃到一座山上去了。在爬山的期间,介子推非常矛盾,即想回到重耳身边,又不好意思直接去找重耳。历史上说,重耳为了找到介子推,就让人放火烧山,让介子推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