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传祥是山东齐河人,曾任北京市崇文区清洁队“青年班”班长。他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1949年进入崇文区清洁队。他对整个清掏区的情况了如指掌,百十斤重的粪桶每天要背近百桶,却以“宁肯一人脏,换来万户净”的高尚境界赢得社会各界尊重。
1965年第8号《新闻简报》生动记录了上世纪60年代北京流行的一股热潮——义务掏粪热。被人们争相学习的模范叫时传祥,这名普通的掏粪工人,成为了当时全国闻名的“劳动明星”。过去的北京没有完备的卫生排污系统,粪便全靠人力清理和运输。
原北京市崇文区清洁队掏粪工人,曾获北京市劳动模范、全国先进生产者、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时传祥进入原北京市崇文区清洁队,从一个旧社会受人欺压剥削的“粪花子”,成为一名新中国的掏粪工人。
1915年9月20日,时传祥出生于山东省齐河县赵官镇大胡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30年,时传祥逃荒到北京,受生活所迫当了一名掏粪工。新中国成立后,工人阶级当家做主。1952年,时传祥进入原北京市崇文区清洁队工作,从“粪花子”变成了环卫战线的一名清洁工人。
中国老话讲: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说得是不论在哪一行精钻下去,都能取得非凡的成就,生活中并没有平凡的工作,只有平凡的人。当今年轻人的一个突出特征是喜欢频繁跳槽,个中原因不一而足,而任何工作其实都不是完美的,缺乏忍耐性是年轻人跳槽的一个很重要原因。
1959年10月26日,正值新中国成立10周年之际,全国群英会在刚刚落成的人民大会堂召开,6500多名来自全国各行各业的先进集体和先进生产者代表汇聚一堂,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大会,并与各位劳动模范一一握手。
要么是北上广深等不可取代的政治或经济中心,要么城市经济不错且地形不规整,好地不多。依山靠海,但是丘陵地形,历史建筑太多,路又太窄,市内可供布局规划的空间太小,施展不开,外扩要么需要穿山,要么需要跨海,难度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