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蒲和平 杨崇德图说:正月初六,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赛年锣”活动在鹤城区凉亭坳乡杨潭村开幕。上午,9个村的数百村民汇集于此,开始竞技表演。欢庆的锣鼓阵阵,吉祥的唢呐声声,诉说着新年的祝福和欢乐,欢声笑语绵绵不断。民俗文化在活动中传承发扬,村民们个个热情高涨,迎接新年的到来。
《荀子.礼论》中说:“丧礼者,以生者饰死者也,大象其生,以送其死,事死如生,事亡如存。”这些话虽然具有一定的思想糟粕,但其中蕴含的“孝道”却影响了中华文化几千年,让上至权贵、下至贫民,都以隆重的葬礼来彰显对逝去亲人的情感。
竹唢呐表演(资料图)封面新闻记者 罗轩 摄影报道在四川达州大竹县,无论是民间的红白喜事,还是官方的重大节庆活动,有一种乐器都会登堂入室,为大家带来听觉上的享受。这种乐器就是竹唢呐,其形状与普通的唢呐无异,但因其制作材质为竹子,故称“竹唢呐”。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李凤虎 刘梦珂 实习生 李若含/文图唢呐一响,黄金万两。5月25日下午5点,“唢呐村的事”在抖音直播间准时开播,几位民间艺人各展其能,笙、梆、唢呐、二胡等民间乐器在直播间为网友们演奏出一首又一首耳熟能详的乐曲,开播不到半个小时,便吸引了超10万人点赞。
#小伙用唢呐吹萨克斯金曲引百万围观# #直播成非遗发光发热新舞台#极目新闻记者 曾凌轲逐渐退出乡村舞台的唢呐在直播间获得新生。3年来,湖北省戏曲艺术剧院的唢呐演奏员王肖磊在抖音上演奏唢呐已吸引了超百万人观看。
新华社西安1月25日电 题:唢呐新声吹绿连绵的黄土高坡新华社记者张京品、雷肖霄、邹竞一寒冬腊月,黄土高原满目苍茫。站在窑洞前的山坡上,常小川从衣服胸前夹层的口袋里掏出一个崭新的哨片,含在嘴里润开一条细缝,拿起唢呐,吹起一曲《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在四川省宜宾市筠连县境内,有一种深受苗、汉同胞喜爱的独特民族乐器——苗族大唢呐。苗族大唢呐乐曲从来没有乐谱,流传于乐手们之间的曲子被他们称为“啷当调”:师傅在传授乐曲时,以“啷”“当”二字代替唱名,“啷”、“当” 两个字有规律地穿插旋律中,就像用“啷、”“当”作为歌词谱写的啷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李凤虎 陈萌萌 通讯员 马学贤/文图大年二十九这天,柘城县洪恩乡马庄,这个有着近300年历史的唢呐村,一场特殊的“村晚”热闹上演,200人用唢呐吹响了专属他们的蛇年新春序曲。而观看乡村才艺主播自编、自导、自演的“村晚”直播,正成为新年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