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是商家,我会观察以往的购买力情况,发现男女收入目前是非常接近的,但是随着人口的增多与各行业的内卷,在未来女性收入会远不如男性,利用互联网信息茧房打着弱者身份加上被害者的旗号,让所有人都觉得女性在搞性别特权,时间久了,这层概念的重复洗脑,便会让男生产生所有女性都是捞女的错觉,然后发一些营销广告,投资女性不如投资自己,这样就会让商家再次赚的盆满钵满,只不过十年前这些商家的目标群体是女性,曾经在电商圈有个购买力的统计,女人>小孩>老人>狗>男人。
这两天,我发表了《煽动男女对立的幕后黑手究竟是谁?》《论中国男女不平等的根源》,有一些粉丝评论我是蜻蜓点水,不敢往深处开展说说,其实,现在胖胖发布的一些文章,已经规避了很多“被删除”的逻辑才能呈现在大家的面前,并非我不直击本质,有时候直击本质只能蜻蜓点水,其他的只能靠大家去发现本质。
饭圈文化本来就是舶来用语,本质是因为偶像的个人魅力,从而诞生出来的一批支持者团体。这玩意自古就存在的,比如维护自己的宗教信仰、维护自己的选举领袖等等,20世纪70年代西方消费经济学的兴起,已经让饭圈文化成为资本角力的重点区域。
这张图的出现是一种悲哀,如果发展成刻板印象,那更是对国内大部分女性的侮辱。在如今这个时代,捞女的出现,个人觉得还是和这几年盛行的舔狗经济盛行脱不开关系,像什么秋天的第一杯奶茶,发红包秀恩爱,女神节诸如此类的营销都是资本利用舔狗心理为女性打造的甜蜜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