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火”是中医学专用名词,当人们出现咽喉干痛、两眼红赤、鼻腔热烘、口干舌痛以及烂嘴角、流鼻血、牙痛等症状时,即是中医所说的“上火”。那么“火”又是如何产生的呢? 且看老中医是怎么说的!“上火”也有区别1.
吴文博 河北省石家庄市中医院出处李东垣首次提出“阴火”学说,日:“火与元气不两立,火生则乘其土位,此所以病也”。此元气即正气也,即为一身正气,而脾胃为后天之本。元气狭义地鳃释为脾气。元气正常 运动遇体内无火,而元气运行不畅。就会使气郁滞,气郁而化火,即产生阴火。
中医有“五火” 对症降火才有效夏季容易上火,想预防上火须先养阴,日常应该多吃滋阴润燥的食物及水果。在养阴的基础上,如何降火呢?老中医表示,上火时,要根据火所在的不同位置,实火还是虚火进行对症下药。我们通常说的上火,可以细分为五种,即肝火、心火、胃火、肺火和肾火,与五脏六腑相应。
一、心火实火——舌尖红赤有红刺点,口舌生疮反复,易心烦易怒,汗多,大便干应对:黄连上清芄虚火——舌红少苔,口唇红,口干口渴,手脚心热有汗,失眠多梦应对:天王补心丹二、肝火实火——眼睛红肿疼痛有红丝,易怒烦躁,头晕,肋痛,口苦口干等应对:龙胆泻肝丸虚火——舌边偏红,眼睛干涩,眼屎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