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拥有多年临床经验的医生,我常常被问到生活方式如何影响健康和寿命。饮食、运动、心理健康无疑都是重要因素,但有一个经常被忽视的方面——那就是我们的居住环境。特别是,房间的大小似乎与人们的健康和寿命有着不可忽视的联系。
纽约布法罗市的老邮政局楼,1894年建造,现在是一个学校。刚到美国时,常惊讶于老美的傻笨傻笨,尤其是对钢铁的溺爱。从公共空间看,这几乎就是建在钢铁上的国度,门、窗、桥梁、电梯、扶手、甚至儿童游乐场,都能看到粗犷的钢铁风格。
一项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房屋居住年限较房屋建筑寿命较短,以北京为例,平均下来还不到30年,仅为设计寿命的一半(50年到70年),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我国住宅房屋使用年限并不是房屋质量欠佳,而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不得不提前退役。
最近,网传一篇文章,说瑞士伯尔尼大学的雷多斯洛、潘克扎克等人对瑞士150 万人的调查发现,住在8楼以上的人提早死亡的几率要比住在低层的人低22%,其中,死于肺部疾病的几率低40%,死于严重心脏病的几率低35%。居住在较低层住宅的人死亡原因,大多与肺部和心脏疾病相关。
问题:怎么才能每天都收到这种文章呢?答案:只需要点击右上角“关注”即可。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面,大多数老人认为对的事情,未必是对,最起码未必全对。一、小房子好收拾,住起来更加舒心,另外住的楼梯房,可以顺便锻炼身体。
地上70年,地下20年,这是国人生与死的最佳写照。活着时,住的房子使用权是70年;而死后埋到土里,墓地的使用年限只有20年,至于20年后,反正人早已灰飞烟灭,哪管得了那么多。所以国人对墓地的“短寿”到不是那么在意,最多清明节前后发发牢骚,骂骂大街,过两天这事就被大脑尘封了。
巴马长寿村,地处桂西北山区的巴马瑶族自治县,是世界著名的长寿之乡,这里的人均寿命在90岁以上,是世界长寿老人人均密度最高的地区。巴马长寿之乡在《王刚讲故事》的栏目中,曾经详细讲解了巴马的长寿现象和研究。这里超过国际上“世界长寿之乡”标准的近200倍。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