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 尹翼星 文/摄)“这些都是我一笔一笔戳出来,每一个作品都是独一无二、不可复制的。”李记(化名)说。30多岁的李记是南京人,她将普通的笔改造成专属的“雕刻笔”,在玻璃品上刻画出各种各样的图案。雕刻出来的图案轻盈柔美,栩栩如生,一笔一画都饱含着人工的温柔。
文中 Gif 截取自 YouTube 博主 Crystal D - 奖项及礼品 的 《Crystal D Awards & Gifts - 什么是 3D 亚表面激光雕刻?》、Perfectlaser China 的 《3D Crystal Laser Engraving Machine for Portrait Hand or Footprints》、Crossway Industry 的 《3D Laser Internal Engraving Machine for Crystal》以及 x 宝的产品截图,关键词为水晶内雕 以及《白娘子传奇》电视剧截图和我的灵魂手绘。
说起彩色艺术玻璃,大部分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欧洲各个教堂中的玫瑰窗,拱形窗等。确实,教堂窗最早于一千多年前就开始使用这种彩色玻璃来描绘一些圣经人物和故事了。原因据说有两个,一个是中世纪的欧洲居民普遍识字率不高,所以需要通过壁画和彩绘玻璃窗等这种直观的画面艺术形式来传递陪圣经故事。
封面新闻记者 赵紫萱你见过用玻璃制作的“永生花”吗?娇嫩的花瓣上挂着金莹剔透的水珠,花蕊根根细长分明,翠绿的树叶纹理清晰......这是成都女生王慧在1000度火焰高温下烧制的作品。作为国家非遗项目的“灯工玻璃”,因为上手快、设备简易等特点,最近在年轻人中十分“出圈”。
重庆玻璃器皿生产历史可追溯到清光绪三十三年,何鹿蒿先生从国外学习玻璃制造技术并在重庆办起了第一座玻璃器皿厂,开始人工生产吹制花瓶、印花、游花茶杯、糖缸等玻璃器皿,后来又陆续在重庆各地办起了多家玻璃厂,使重庆玻璃器皿生产得以创建和发展。
近日,在河北省隆化县的一家玻璃工艺工作室内,谭志国正在用火苗熔化玻璃棒,制作传统手工玻璃工艺品。每一件玻璃工艺品都是现场设计、选材和制作,以高硼硅玻璃为原材料,以高温将其灼烧熔化,制成十二生肖等各种造型的工艺品,造型精美、惟妙惟肖,极具独特的艺术性。
现代快报讯(记者 尹翼星 文/摄)“玻璃在高温中不断调整,变成了理想中的模样。”张艳是一名80后的南京人,也是一家手作工作室的合伙人,她的工作室最近加入了新的手作体验——将玻璃用火枪烧制成戒指、项链等手工艺品。
本报特约记者 高文伟在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一处简陋的作坊里,64岁的匠人穆罕默德·哈拉克正在忙碌地吹制各种造型的玻璃制品,如灯具、器皿、装饰品等,很多作品的造型带有海洋元素,体现了叙利亚独特的文化和审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