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悉,“海威DJ11000”最大工作水深1.1万米,配备国内首根1.3万米无接头合成纤维缆,可在世界所有海域最大海深处开展地质取样作业,系统性能及技术指标全面达到并部分超过国外同类主流产品水平,是国内首套同时拥有中国船级社和美国船级社双认证的全海深地质绞车系统。
据悉,此次全海深地质绞车系统“海威DJ11000”的核心部件全部实现国产,本航次地质取样作业水深达7762米,生物拖网放缆长度达11000多米,最大收放缆绳速度超过120米/分钟,最长连续作业时间超过30小时,获得多站位的深海样品,充分验证了国产深海绞车系统的稳定性和作业能力,打破了国外同类设备的垄断局面。
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6月8日消息记者从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获悉,6月6日,“探索二号”科考船搭载着深海基站等装备返航,完成中科院A类先导专项“深海/深渊智能技术及海底原位科学实验站”2022年度南海海试任务。
据新华社青岛9月7日电 (记者张旭东)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7日发布消息称,“东方红2号”科考船日前从青岛起航,前往西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执行万米深海科考任务。本航次将对中国海洋大学和海洋国家实验室联合构建的马里亚纳海沟海洋科学综合观测网近一年的资料进行现场收集。
本文经授权转自公众号海洋国家实验室。深海分别占海洋和地球面积92.4%和65.4%,蕴藏着丰富的战略资源、能源矿产及生物资源。深海热液成矿体系研究、深海极端环境下生命过程研究、天然气水合物的应用开发、大洋结核的采集与开发,使国际深海研究高潮迭起。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9月30日讯 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所属科学考察船“海洋地质九号”在完成西太平洋深海地质调查航次任务后,于近日靠泊深圳蛇口码头。“海洋地质九号”于今年8月14日从深圳起航赴西太平洋,航次历时46天,航程14000多公里,先后在西太平洋完成深海调查测量、深海科学钻探站位选址调查、深海环境调查等工作,取得了多项科考成果。
科技日报大连11月19日电(记者张蕴)记者19日从大连海事大学获悉,由该校联合南通力威机械有限公司、江苏亨通华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攻关研制的全海深光电缆绞车系统“海威GD11000”,日前随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海洋地质二号”船在我国南海完成了首个航次的深海调查任务。
中新网上海12月6日电 记者6日从上海交通大学获悉,由上海交大深部生命国际研究中心主任、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教授肖湘带队的上海交大“四人深海科考团队”,搭乘“探索一号”科考船,结束了在西太平洋海域的深渊科考任务,5日顺利返航抵达三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