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名字】: 格物致知【成语拼音】: gé wù zhì zhī【成语释义】: 格:推究。致:求得。推究事物原理,从而获得知识。【成语出处】: 《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成语用法】: 该成语结构为连动式;在句中作谓语;指研究事物原理而获得知识。
格物致知出自《礼记.大学》,原本是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本功,初中八年级语文课文《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是美籍华裔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的一篇文章,把格物致知理解为探究事物获得知识,和物理学上的实验精神相似,所以丁肇中倡导要有格物致知的实验精神。
规范格式,以及更多中考语文复习资料,请移步2023黑龙江龙东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在广袤农村田间地头,在重大工程施工现场,在高新企业生产一线,在科研院所实验室里,广大劳动者大力宏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坚守岗位,无私奉献,日夜奋战。
“说”能体现一个人的语文素养。写固然是表达,说则是更直接、外显的表达。用写表达的毕竟相对是少数,而几乎所有人都用说来表达,人与人的交流主要通过说来实现。一个人的语文素养达到何种程度,通过半小时的口语交流基本可以断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