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红包的风头是否盖过了春晚,或许见仁见智,若说这些年来哪件事情配称与春晚平分了秋色,除了微信红包(以及支付宝红包等),恐怕也难找出第二个了。这是商业与技术统治时代的硕果,亦时势使然也。什么时势?那就是以手机屏为主导的屏社交催化出来的浅社交趋势。
□ 作者 □ 罗冬蕊年逾古稀,忽然和儿孙们一样,迷上了微信红包。儿女们孝心好,退休后的日子,给他们一些钱,总以这样那样的理由加以拒绝。如今塞在微信里,效果就不一样。儿女常年奔波在外,即使到了节假日,仍难得一聚。偶尔打电话,也只是简单几句问候。
微信红包、相亲红包、过节红包……象征喜庆、吉祥的红包“长得很像”,法律属性却不同红包长得“可可爱爱” 性质也得明明白白阅读提示春节将近,送红包、收红包给节日增添了一份喜庆热闹的氛围。随着红包的形式更加多样,与之相关的法律问题也更加多元。发微信红包和微信转账有什么不同?
随着移动网络支付的发展和普及,如今微信红包成了新年俗的关键词,而现金红包则承载着更多的“气氛烘托”和“颜值担当”。相关数据显示,今年装压岁钱的红包有了更多的新样式,具有彩印工艺、烫金纹理的立体压岁红包受到更多消费者的喜爱。
广东人在新年前,往往都在银行门口排队取崭新的零钱,在广东人的利是封内,同样大多都是五块十块二十块,虽然从金额上看并不大,但在广东人看来,利是的意义并非靠金额衡量,它更多的意义是讨一个好彩头,正所谓“不以红包谋钱,不以红包谋事”,这种务实的精神,早已融入广东人的日常生活中。
对中国人来说,提到春节,除了大家欢聚一堂一派喜庆外,还有个令孩子特别喜欢的环节,那就是发红包。红包也就是压岁钱,在广东地区又叫“利是”,通“利事”的音,意思就是“吉利的事情”、“顺利的事情”,所以派发“利是”,其实就是寓意着发放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