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到15日,2023山东工艺美术博览会暨“山东手造”精品展在济南舜耕国际会展中心举行。本次展会上,临沭柳编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杨进邦带来了一组柳编《仿汉代文物陶器》作品,用柳编技艺去仿真还原临沭地区出土的陶鬹、陶罐、双耳罐、陶鼎、龙山高柄杯等文物。
滨州日报/滨州网滨城讯 为贯彻落实全面提升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近日,滨城区第六中学七年级举行了第二届历史文物仿制活动。此次活动,旨在提高学生历史文化意识,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增强文物保护意识,促进团队合作能力,拓宽学生视野。
【来源:北京青年报客户端】虎形枕、秋操杯、清乾隆款珐琅彩芍药雉鸡图玉壶春瓶……近日,热爱逛博物馆的浙江温州市民周女士用黏土复制出多个博物馆的经典文物,并将自己的“黏土文物”博物馆发布到社交平台上,引发了网友热议。有网友表示,这样的“博物馆”太有创意了,不知道作者是如何创作出来的。
【来源:新华社客户端江苏频道】在新课程标准和“双减”政策的双重指引下,南京玄武外国语学校近日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古物新生——文物仿制活动”,旨在深化学生对历史的感悟与认知,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来源:淄博晚报】晚报讯 为了激发学生探究历史的兴趣,感悟古代文化的内涵,提高学生对历史文物的观察鉴赏能力,增强历史文物的保护意识,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日前,张店区第一中学高一历史组组织学生进行文物模型手工制作。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3月10日讯“看,这是我做的‘天兽御’尊!”“哇,你做得可真像!”近日,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洪山小学四年级的少先队员们走进武汉经开区博物馆,近距离参观于元宵节“回家”的国宝文物,感受文物魅力,了解文物背后的历史故事,增进对传统文化的了解。
潍坊日报社潍坊融媒讯 陶器是新石器时代文化的重要载体。今年64岁的王雍阁,自幼受家庭熏陶,痴迷中国历史文化,倾心古陶器文物修复工作。自2009年以来,王雍阁奔波于近百家博物馆,经过“土与火”的淬炼,于近日仿制完成123件国宝级陶器。
继上次国庆小长假实践作业“我给文物画张像”之后,同学们热情高涨、反响强烈,这次七年级历史备课组又有新“创意”了。这学期渭南初级中学七年级历史备课组举办了特色学科活动——“文物无声,历史有声”系列活动,这次的系列二主题活动——我在学校“造”文物又带给我们什么样的惊喜呢?
在辽宁沈阳,有一位手工达人,他凭借一双巧手,用平常的物件,为女儿复刻制作了沈阳故宫的院藏珍品——清代黑缎嵌点翠凤戏牡丹女帽,一起去看看。这是收藏在沈阳故宫的院藏珍品——清代黑缎嵌点翠凤戏牡丹女帽。而这是手工达人吕华中制作的仿制版。这也是吕华中送给女儿的一个礼物。
1月12日,大安区庙坝镇中心校乡村“复兴少年宫”开展“传承弘扬中华文化 以美育人捏青铜”主题仿制青铜手工制作活动。活动的制作材料主要为轻粘土和废旧瓶子。轻粘土是一种新型环保材料,它手感细腻,可塑性强,学生可以随心在酒瓶子上创造出自己想要的器物形状,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据央视新闻报道,敦煌壁画中蕴藏着丰富的音乐世界,利用先进科技手段,这些古老的文化遗产得到了新的呈现模式。在敦煌莫高窟中,绘制了大量的乐舞图像,包括各种乐器的描绘。其中,鼓是整个乐舞组合的节奏灵魂,敦煌壁画共出现乐器54种,其中鼓占了17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