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农“诗圣”杜甫(712~770)极端重视通过学习来提升自己,他有一句名言道:“转益多师是汝师”(《戏为六绝句》之六),这不仅是他的主张,也是他的经验之谈。杜甫学习的对象,既有前代的大诗人,也有同时代的小诗人,其中包括比自己年轻的小伙子。学习人家的长处,对方年资如何,不必考虑。
前个时期,我在清晨与友人微信问候时,用金文书写四字成语及格言,祝福四季平安、六时吉祥。我虚心接受,即从内容上扩展到古代诗词和先贤的励志处世名言真语,字体上正草隶篆都写,形式上有横式、竖式、斗方和团扇,克服单一枯燥,力求丰富多彩。
杜甫似乎从一开始在我们的印象中,就该是沧桑满目,脸上满布忧国忧民的愁绪。试想想,一个人开口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闭口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荣枯咫尺异,惆怅难再述”,天天家国大义在我心胸,日日百姓苦痛感同身受,也真的挺累的。
说杜甫会骂人,很多人一定会回怼:“你开什么玩笑,杜甫会骂人?人家可是千古不朽的诗圣,怎么可能会爆粗口呢?”的确,在很多人的眼中,李白至死是少年,而杜甫给人的印象却是一副忧国忧民的形象,满脸尽是时代的沧桑。
中华文明延续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把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