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很喜欢《宝镜三昧》,所以请了一本冯学成老师的《宝镜三昧-讲记》和南怀瑾老师的《洞山指月》参学。“凡情圣见,是金锁玄路”,我们学佛,以世俗的观念,凡夫的感情,那是迷信,想跳出三界外,想得道,那是普通人的情绪,读了佛经以后,要怎么样四禅八定,要怎么修行,怎么得道,要持戒布施,这些信解,不过是凡夫普通的知识,你想用功得到明心见性,统统不对,都把你困住了。
1997年,资深媒体人兼南氏门生的练性乾,出版著名的《我读南怀瑾》一书,就明白宣称,“在我看来,经过几十年努力,南老师实质上已建立起了一个自己的‘教派’,也可说是一‘独立王国’,一个精神上的‘独立王国’”,且称所有追随者都是他“臣民”云云。
话说古时有“养生十六宜”,此乃古人养生长寿的秘诀之一,当中最为奇特而有效的方法谓之“谷道宜常撮”,又名“气宜常提”。何为谷道呢,古人十分含蓄,所谓谷物出焉--肛门也!撮谷道,即提肛运动,是一种主动地、有意识而规律地收缩肛门及会阴部的肌肉,以达到防病健身目的的运动。
养生气功八段锦就气功角度而言,口舌生津,吞口水是养生气功入门的标志。当然,这是针对现代人而言。不能不说,现代人幸福的同时,也非常悲惨。一边享受着,另一方面又因为欲望的彻底释放而变得自身资源枯竭。有很多人,很久都没有感受过,口舌生津,嘴里自动释放甜蜜的唾液。
今天专门从人的维度聊聊和周易的关系。天地人三才中,天阳地阴而人取阴阳和合,周易中和人关联的内容,看似简单,但其实人这个成万物的属性所呈现的象才是易经里面最难理解和搞的透彻的部分。因为你会发现,天地广袤,无非寒来暑往,所有事实上的复杂性,其来源最终都会指向人。故易者,实人伦之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