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复苏(CPR)是针对呼吸心跳停止的急症危重病人所采取的抢救关键措施,即胸外按压形成暂时的人工循环并恢复的自主搏动,采用人工呼吸代替自主呼吸,快速电除颤转复心室颤动,以及尽早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来重新恢复自主循环的急救技术。心肺复苏的目的是开放气道、重建呼吸和循环。
在紧急情况下,掌握心肺复苏(CPR)技能可以挽救生命。CPR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急救技术,可在心脏骤停时提供临时的人工循环和呼吸,为患者争取宝贵的时间。如果超过10分钟才开始抢救,那么患者的生存机会渺茫。问:CPR如何进行操作:答:心肺复苏的具体操作方法(C-A-B):1.
关于高质量心肺复苏的几点细节:1.患者要平卧在地上或硬板床上,以保证胸外按压时的受力2.每次按压要保证胸廓的充分回弹,使血液能够更好地回流至胸腔3.人工呼吸时应避免过度通气,过度通气会增加胸内压,减少静脉血回流到心脏,减少心输出量,降低存活率4.
近日,60岁的王先生突发胸部不适,随后出现昏迷,家属立即拔打120,在等待120过程中家属立即实施心肺复苏术,开始给患者进行胸部按压及口对口呼吸,有序的按压及人工呼吸,整体过程中家属并未坐以待毙,实施了有效的心肺复苏术。
1、评估环境、确保安全。2、检查患者有无意识、呼吸是否正常:轻拍患者肩部并呼喊患者;观察患者胸部的起伏,5~10秒(1001、1002、1003、1004、1005…)告知无呼吸。3、呼喊求助,周围有除颤仪尽快使用,并行心肺复苏术。
人人学急救 急救为人人心脏骤停是指心脏泵血功能突然终止,大动脉搏动与心音消失,重要器官如脑严重缺血、缺氧,导致生命终止。在我国,每年约有54.4万人发生心搏骤停,约相当于每分钟就有1人因心搏骤停而死亡。
在第23个“世界急救日”来临之际,我们特邀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急诊科主任医师赵晖、主治医师黄小银和主管护师李加芬,喊你一起来学能救命的技能,希望能够提高民众的应急救护能力,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救互救技能。
字号: 中国航空报讯:如果人的心脏发生心博骤停,若得不到立即抢救,4~6分钟后,患者的大脑和身体的重要器官就会造成不可逆的伤害。心肺复苏开始得越早,生命获救的概率越高,因此,在心脏抢救中有“黄金4分钟”的说法。
根据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每年因心脏骤停而猝死的人数约55万人,大众对心肺复苏的知晓率普遍较低,在医院外被救活的概率不到1%,而猝死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在你我身边。那么,当你周围有人心脏骤停时,该如何正确运用心肺复苏呢?